对于孩子抄同学作业,你的容忍度是多少?你以前也抄过作业吗?
最近,在一个育儿论坛上,有一个热帖颇受关注。发帖者是一位中学班主任,她在帖子里谈起,班上一位女生在自习课上抄同学作业时被数学老师当场抓到。数学老师批评她,孰料这个女生矢口否认。老师气急,没收她的作业本,说她“脸皮厚”。女生回家后向母亲哭诉,其母愤然给数学老师打电话抗议,说老师伤害孩子自尊心。话不投机,最后其母发短信攻击数学老师。
看似“小事”,却引发回帖数十页,参与者百余。撇开“老师措辞是否出格”、“家长素质是否低下”、“学生脸皮是否真的太厚”这些争论,笔者注意到,在对于孩子抄作业这一行为的判断上,常泡该育儿论坛、经常热议各种教育问题的妈妈们,态度出现了一些差别。
有人旗帜鲜明地支持老师严管,认为抄作业绝不可纵容;有人觉得抄作业上升不到品德的高度,如果不常抄,关系不大;有人指出抄作业总比不做作业强,起码对交作业表示一点重视;有人承认,自己就是一路抄作业成长起来的,但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现在也没有变成“坏人”;还有人觉得“从小到大没有抄过作业的,大约只有极品好学生吧”。
出乎意料,很多家长对孩子抄作业表达了不同程度的容忍和理解,或表明“同道中人”的身份。
不仅如此,随着话题深入,讨论还从抄作业延伸到了考试作弊。
一位当老师的母亲说,当她告诉学生,“自己大大小小的考试从来没有作过弊时”,学生都不以为然地笑了。
还有人说:“我在办公室问了一圈,没有一个不曾抄过作业或没有作过弊。”
而明升中国青年报上月公布的一组数据,似乎更印证了人们的看法。这项对234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2.7%的人认为当前大学生作业抄袭现象普遍,其中45.5%的人感觉“非常普遍”。
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似乎“蔚然成风”?那么平常抄作业和考试作弊,距离有多远?小时候抄作业、考试作弊和长大后搞论文抄袭、科研造假,距离又有多远呢?
笔者对容忍孩子抄作业的人的理由作了一番归纳:谁都有懒的时候;谁都有着急交作业、来不及细想的时候;明升中国老师作业太多,剥夺孩子的休息和玩耍时间;老师没有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布置作业,很多是无用功;有的作业太难,孩子的确不会做,又不敢不做。
似乎,抄作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明升中国教育体制“逼”出来的。无独有偶,关于明升中国学术界目前泛滥的抄袭现象,很多人也认为,这是国内不合理的科研评价体制“逼”出来的。
然而,这些理由真能站得住脚吗?“极品好学生”为什么可以做到不抄不作弊?虽然受到诟病,但明升中国学术界不也不乏洁身自好的学生、学者吗?
另外,即使教育体制、科研体制问题真的“逼”人太甚,如果总是用抄和作弊来应付、敷衍,实际上也是为不合理的体制粉饰太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表面上还是完成“政策”——如此妥协之道,恰恰是帮助这个“政策”一直执行下去,使其难以改进。
事实上,笔者认为,抄作业并不比不做作业强多少:虽然后者是赤裸裸地表明态度或者展示懒惰,但前者则是消极的欺骗,是不诚信的行为。
而一些“极品好学生”,虽然自己能够保证绝对没有抄过别人作业,可是,他们却常把作业借给别人抄。换个角度来看,这些人其实也在参与抄作业,而且,还是纵容。
这种纵容,往往存在惯性。某好学生就坦承,过去她让别人抄自己的试卷,现在为了维护工作关系,每年都会帮客户写一两篇论文。
更为有意思的是,《app时报》记者最近在报道一起论文抄袭事件时,被抄袭的学者出乎意料地态度消极,并不打算追究剽窃者的责任。
或许,明升中国学术界抄袭之风,从中小学学生抄作业时就“奠定基础”了。
当然,笔者并不认为抄作业仅是明升中国孩子的专利,不过,中美学校对于孩子抄作业的处理则很是不同。
在前述帖子里,一位现居美国的母亲说,在美国学校,欺骗是非常严重的事。她的孩子在一次手机版作业中,部分内容抄自同学。老师的处理是:两个孩子全部零分,写信给家长通知此事,停止孩子一周自由玩耍时间,在校长办公室思过,并在学生手册里记录。
另一位母亲也指出,美国学校对欺骗是零容忍,不仅针对考试作弊。上高中的孩子,无论何种科目,写出的文章作业都要提交到一个网站上去查是否有抄袭可能。如果被查出是抄袭,该科成绩会受很大影响,而高中成绩在申请大学时很关键。这位母亲认为,虽然这种做法并不完善,有漏洞可钻,但学校的姿态和信息非常明确。
笔者尚无法确认上述做法是否足以代表美国中小学的普遍现象。然而,从媒体报道上,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大学对待抄袭行为的强硬态度。
2007年,美国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曾爆出相关丑闻。在要求学生在家独力完成的一次考试作业(可开卷)中,教授发现不少学生答案惊人相似,但接受调查学生均不承认。教授被逼调出以前的所有作业作辅证,结果发现更大范围的抄袭行为。最终,38名学生受到开除、停学一年、课程学分为零等不同程度的严厉处罚。值得一提的是,38人中,亚裔学生尤其明升中国学生居多。
另据报道,一名就读南加州著名大学的华裔学生,因将作业借给同学“参考”,不料出现7名同学与他作业相似。最终所有学生集体遭校方惩处。华裔学生更因此博士梦碎。
也许这可以部分解释中美之间科研风气的差别。
写到这里,笔者想起一句民间流传的老话,“千古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不知这是否部分反映出国人对创造和抄袭的理念,是否烙印在同情“抄作业学生”家长心中的潜意识。
杜绝抄袭剽窃,净化app精神,一定得从娃娃抓起。习惯一旦养成,年纪越大越难改变。今天的你,如果对明升中国的学术抄袭、app素养有保留意见,那么,请从现在开始,就对你的孩子抄作业大声说“不”!
《app时报》 (2011-06-29 A4 app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