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 陈彬 来源: 发布时间:2016/3/24 9:17:48
选择字号:
钱锋院士: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仍须健全

钱锋 

■本报记者 陈彬

目前本科生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与研究生培养方案各成体系,缺乏交流与互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在一些专业上出现重复、割裂以及不匹配。应用类学院的优秀本app生可以推荐直接攻读重点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这一经验值得借鉴。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刚刚赴京参加了今年的全国两会。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两会上的钱锋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就在去年年底,他刚刚被遴选为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一个在工程科技和工程教育领域沉浸数十年的“老人”,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祖国工程技术领域,而他的另一重教师身份,又让他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情有独钟。

创新驱动?人才驱动!

《明升中国app报》:在您看来,工程人才的培养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

钱锋:我国最近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把创新排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在我看来,人才是支撑创新的第一资源。随着经济结构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明升结构的调整升级,我国需要大量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目前,我国本专科工app生规模已经位居世界首位,然而,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工程教育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失衡。而与此同时,创新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既需要从事基础研究的“app家”,也需要进行实际工程操作的“工程师”,但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在外部环境上,工程人才培养处于不受重视的状态;在内部培养上,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明升中国app报》:近年来,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代表,我们对于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在提升。您认为依然重视不足吗?

钱锋:2010年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但遗憾的是,此项计划虽然相较之前的培养计划有所进步,但计划并没涉及到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近几年来,不少高校的确进行了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改革,但一些人才培养的固有矛盾并没有解决。

我们的培养体系存在不足

《明升中国app报》:您认为目前我国的工程技术人才究竟存在怎样的不足与缺陷?

钱锋:首先是创新能力不足。虽然目前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规模已居于世界第一,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存在知识技能结构不完善、实践能力弱、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环境适应能力差等问题,高层次创新人才严重匮乏。

其次,我国工程科技人才欠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的《世界竞争力年鉴》表明,近10年来,在60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科技研发人员国际竞争力”徘徊于中游,“合格工程师”列于后位。

最后,我国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还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调研显示,我国企业中58.8%的工程师认为:“大学教育不完善。”工程专业的学生创新能力不强,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工程实践岗位上不适用的问题普遍存在。

《明升中国app报》:您觉得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里?

钱锋:原因有很多。比如,我国相当一部分工科院校在准入准出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生评价等方面都不够app、不甚合理。但单一层面的缺陷并不能代表问题的全部。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一个体系,而我们的问题就在于整个体系存在一些问题。要缩短与发达国家工程科技人才水平间的差距,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必须加快培养和造就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加快建立职业化和国际化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四位一体”培养创新能力

《明升中国app报》:在2013年的两会上,您曾提出构建一套本硕连读培养工程人才的建议。今天您觉得这套模式是否还有意义?

钱锋:是的。这套模式是针对目前本科生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与研究生培养方案各成体系,缺乏交流与互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在一些专业上出现重复、割裂以及不匹配的情况而制定的,到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模式已有很多国外高校在尝试。比如,在加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已被区分为应用型与学术型两种,进行分类培养。在德国,很多应用型的学院与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研究型大学打通,应用类学院的优秀本app生可以推荐直接攻读重点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这些经验我们都可以借鉴。

《明升中国app报》:您曾提到,完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信并不是仅仅借鉴一些国外先进经验就能完成的。

钱锋:提高工程人才创新能力需要政府、高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具体而言,政府首先要通过保护知识产权、制定政策鼓励银行为创新项目提供贷款、减免税收支持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等手段提供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平台;高校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工程科技人才特定的培养目标、方式、途径和评价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打破条条框框,让制度设计等一切工作围绕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则要营造激励创新的氛围,进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活力。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改善工程科技人才教育教学的方式。加强师生互动教学,教师应把本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信息、动态及成果有机地引进课堂。同时增加选修课比重,允许学生跨校、跨系、跨学科选修课程,使学生依托一个专业,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从而优明升手机生的知识结构。

《明升中国app报》:您希望建立一个怎样的培养体系?

钱锋:可以用“四位一体”来形容,即从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技能等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

具体而言,就是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改变已有的评价方式,不只是以分数高低论英雄;以专业知识为主体,围绕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交叉学科知识和创新知识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多种形式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直觉思维能力和创新想象力;以创新性实验为载体,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科研课题研究,完成科研项目。以企业实习实训平台为基地,实地了解或通过网上虚拟实验平台参与企业实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科和创新大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技能。

《明升中国app报》 (2016-03-24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