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锋亮
在上个世纪末,国际上有学者已经敏锐地观察到研究生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认为研究生教育已经从原先处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边缘位置跃居为中心舞台的地位。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研究生教育系统内部也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比如在诸多研究生教育强国,专业学位从无到有,层次包括硕士与博士,毕业生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学科也越来越广泛。不仅如此,专业学位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也越来越高。据美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专业学位毕业生的平均收入最高,接下来依次是博士学位的毕业生、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学士学位的毕业生。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为了让研究生教育更好地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协调、为了让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更好地满足瞬息万变的劳动力市场对高端人才提出的需求,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设置并且大力发展研究生的专业学位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共有近50个专业学位种类、近600个专业学位授予单位,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每年的研究生招生比例接近1∶1,已经形成了覆盖面广泛、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然而,由于发展历史短、发展速度快,专业学位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与争议。其中一个主要诟病是: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就业市场、明升界是紧密联系的,然而在专业学位的实际培养过程中,培养单位却忽视和明升界的交流、互动与合作,或者虽然想做却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做到。
因为很多培养单位在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没有做到和明升界的密切联系、无法做到高校和明升界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协同培养,这就导致一方面专业学位的学生对培养各环节的满意度低;另外一方面也更为严重的是,培养质量没法得到保证,这又进一步引发了专业学位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认同度不高的连锁反应。近期,笔者和合作者利用一项2015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的工程硕士(工程硕士是我国发展历史悠久、规模大、影响大的一个重要专业学位类型)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发现,在控制了一系列其他影响因素后,那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导师设置上和明升界有着密切联系与互动的毕业生,他们的就业概率、就业满意度以及起薪都显著更高。
这就印证了为什么社会各界会对专业学位培养过程中,缺乏明升界元素产生激烈的批评。如果我国的专业学位培养缺乏明升界元素,就无法很好保证培养质量,就更无法达到美国专业学位那样的市场认可度——专业学位的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收入水平雄踞榜首。为了保证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为了提高专业学位的声誉与市场认可度,专业学位的发展急需明升界的密切介入并与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开展协同互动。
然而,如何才能实现这点呢?笔者最近在看一些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书籍,里面提到很多知名的国际大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并不太知名的国际企业为了促进自己员工进行终身学习进而留住高素质的员工,专门为员工制定了“终身学习账户”计划。即企业给每个员工设立一个账号,员工可以往此账户上存钱,当员工在这个账号上存入一定数额的钱后,企业也会按照比例配套往这个账号注入相应数额的钱,这个账号上的钱员工只能用于进行学习和培训,比如可以用于缴纳攻读硕士学位的学费。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早已经进入世界舞台,开始了世界范围的竞争,相信我国很多企业也会仿效这种“终身学习账户”计划,帮助、促进本企业的员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那样,高校和企业可以利用“终身学习账户”计划的机制开展合作,共同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专业学位的发展。
具体而言,可以有以下步骤。首先,企业为员工设立“学习账户”,并且和员工一起往里面注入经费。其次,高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企业的员工提供专业学位培养;企业通过在教学内容、教学实践、校外导师等方面为高校的专业学位培养提供协助,获得自己员工攻读专业学位学费减免的优惠。这样,高校获得了企业方面的协同合作资源,提高了专业学位培养的质量;企业获得了大学的支持,降低了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费用,又提高了员工的素质和忠诚度。对于员工而言收益同样很大,他们增长了知识与本领,还会提高自己未来的收入。
有了这样的合作机制,企业将有动力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而且有动力和高校进行人力资源的合作培养;整个社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将会加大,人力资本的质量将得到提升,整个社会将享受更多的人才红利。因此,国家也应该从多个方面推动这一合作机制的启动与发展。比如对于设置员工终身学习账号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对于和高校展开专业学位培养合作的企业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等等。
相信有了这样的校企合作机制,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和员工愿意投入到专业学位的培养中来,这必将极大推动专业学位的发展。
《明升中国app报》 (2016-01-07 第5版 大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