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水平,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同时,还必须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工作。
应当充分肯定,多数大学书记、校长都在勤奋努力工作,是学校最忙最累的人,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许多大学书记、校长成为全身心履职尽责的典范,赢得了广大干部和师生的敬佩。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一些学校仍然存在着学校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办学治校精力不集中,对学校管理工作投入不够的情况。怎样形成普遍共识和良好氛围,进而形成有效机制,进一步推动高校领导班子强化职业意识,引导和促进高校主要领导干部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本刊邀请明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明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乔建永、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雪,共同探讨这一极富现实意义的话题。
唯有敬业尽职、用情用心、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关键词:全身心投入
主持人:从历史传统和当前大学面临的形势任务来看,大学校长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明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
从学生、学术这个原点出发,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最佳的路径
1948年12月30日,明升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华北大学礼堂内灯火通明,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全校师生正在为吴玉章校长举办70寿辰庆祝晚宴。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央来信,称赞吴老,“自青年时代起,即致力于明升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四十年来,在明升中国革命的历程中,你总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列……明升中国人民都敬爱你!”听到如此高度评价,吴玉章校长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转过身来,敛容肃立,向着悬挂毛主席和朱老总画像的那堵墙,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没有任何矫饰的言语,用这个庄严的鞠躬礼,吴玉章校长将领导教育事业的无上荣誉归功于党和人民,表达出了内心对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敬畏和热爱。
吴玉章校长是在党内外享有盛誉的革命元老,是新明升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担任明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十七年间,为明升中国人民大学的诞生、成长和壮大倾注了全部心血,他留下的光荣传统、优良校风和倾情人民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岗位工作的治校精神,至今陶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大人在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征途上砥砺奋进。
一个甲子过去了,无论内部结构还是外部环境,今天的明升中国大学组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今天,各国高等学校之间办学质量的激烈竞争态势已经形成,如何建设我们自己的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如何培养全球化时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人才,事关国家发展的全局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周期性震荡,社会管理模式转型放大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多元文化的碰撞及由此附带的精神价值观方面的深刻冲突,无不在大学校园里引发剧烈反应。对于高等教育来说,这些困难和障碍,既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又必须最终赢得这场与时间的赛跑。在这个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强化大学校长职务的专业性和职业素养,已成为重要的认识问题,需要大学管理者们,以自身思考和行动尽快破题。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大潮中,大学校长应当以战略家的视野,回归到大学本位上,从“学生”、“学术”这个高等教育的原点出发,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最佳的路径。从吴玉章校长的办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唯有对教育事业心存敬畏与热爱,唯有满怀历史使命感和对人民的责任心,唯有敬业尽职、用情用心,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投入岗位工作,才能在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有效完成人民交付的历史任务。
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
作为大学逐梦的领跑者,校长不仅是形象代表,更是大学理念与精神的执行者
大学常被人们比喻成“学术的圣殿”、“社会的灯塔”,我想拥有那种能让大学神圣与闪光的东西,不仅是社会对于大学的期望,也是大学自身的梦想,而校长则是大学逐梦的领跑者。这一领跑者不仅是一所大学的形象代表,更是大学理念与精神的执行者。他不仅需要具有深厚的政治素养,还要掌握办学的基本规律,并且要具备自己的教育思想;他不仅要致力于大学教育环境的优化、大学战略发展的谋划,在大学运作资金的筹措、大学内外重要关系的协调方面也必须竭尽所能。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大学校长不一定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但他的首要角色一定是能够领导大学app发展的懂政治的教育家。正是这样的角色定位激励着我,全身心地投入大学管理工作,为学校的发展不懈地努力。
2010年12月我调任武汉大学校长。尽快熟悉情况,实现自身角色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我的首要任务。尽管在此之前,我在重庆大学担任了8年的大学校长,但从一所工科院校的校长,转换成一所综合实力雄厚的百年名校的校长,这对我来说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到武大后,我利用2个月时间走访了校内50多个部门、学院(系)和驻外机构,走访了部分国家部委、省市政府及合作单位,同时还分别拜访了学校老领导、老教授、部分著名专家学者。通过密集、广泛的调研,我深切地感受到武大的深邃与博大、武大师生的卧虎藏龙、国家和地方对于武大的期待,以及广大师生员工爱校、强校、兴校的热切愿望,并意识到凝聚人心、提振士气对于推进武大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是我当务之急要完成的重要使命。
我相信,只有发展才能提振士气。我调任武汉大学时正值武大合校10周年,我很庆幸和武大共同站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节点。在广泛征求校内外意见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明升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学校“一手抓校内、一手抓校外”,“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在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教育质量、优化发展环境、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很好成绩。学校2011年新增5位两院院士,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在科研项目及成果方面也有较大收获。学校在发展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以及在改善校园环境和师生员工生活条件方面的努力得到广泛认同,极大地振奋了士气,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早在1929年,武大老校长王世杰先生就曾经提出:“武汉大学要能履行新的使命,担起文化中枢的责任”。武大119年的发展历程,正是不断追逐这一梦想、逐步实现这一梦想的历程。在2011年的新生开学典礼上,我向同学们描述了我的梦想:到2043年建校150周年之时,将武汉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大师云集、精英荟萃、人文思想与科技成果交相辉映的大学,成为一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世界一流大学,使“武汉大学”的名字闪耀在世界著名大学排行榜上。这也是武大师生的梦想。作为武大的校长,我将永不懈怠地跑在逐梦队伍的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