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睿鸫
知名互联网资讯平台挨踢客的消息称,网友向挨踢客爆料,国内多家银行的用户数据已经泄露,其中交通银行7000万,民生银行3500万。目前这些数据尚未核实真实性。(12月29日光明网)
近段时间以来,围绕公民个人隐私泄露的事件,一个连着一个。鉴于愈演愈烈的“泄密门”,工信部近日向全社会发出公告,一面谴责窃取和泄露用户信息的行为,同时还提醒广大互联网用户提高信息安全意识,根据网站安全提示修改密码,提高密码的安全强度并定期修改。虽然工信部的公告,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现实性,但仔细想一想,对公民个人隐私如何平稳安放,答案并不清晰。
从法律的视角来看,银行卡号、网络账户密码等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而“泄密”,相关人员无疑已违反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构成法律侵权。明码标价、公开兜售或者将信息非法提供给他人,不仅会给他们及家庭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也会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更为严重的是,也会给被害人人身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显然,这已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罪,当事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因此,笔者认为,国家层面有必要以此次“泄密门”为契机,作为一个法律活标本,用刑法伺候,这不仅能激活现有法律,更能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购买信息者严惩不贷。有需求就有市场,只有想办法来阻断购买者的冲动,才能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可是,现行法律中对如何惩处购买者存在着法律真空。显然,唯有打上法律的补丁,才能让购买者不敢轻举妄动。
《app时报》 (2011-12-30 A1 明升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