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李俊杰 来源:《瞭望》手机版周刊 发布时间:2011-10-24 14:28:54
选择字号:
高校毕业生统一登记制度尚未建立 统计难度大
 
高校毕业生尚未建立统一规范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信息缺乏有机衔接,就业统计和服务管理难度较大
 
“我毕业两年了,至今没有接到学校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任何询问就业的电话。”刘丁(化名)说。
 
刘丁是湖南某职业学院电子专业的专科毕业生。离校前,因性格内向等原因,工作迟迟未能落实。毕业半年后,他试着到东莞一家小型电子厂找工作,但这份工作只维持了半年,辞职的原因是“流水式工作流程让人压根看不到希望,含金量太低”——他发现一起工作的工友,不少只有中学学历。
 
“刘丁应该属于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湖南某高校一位教师告诉《瞭望》手机版周刊记者,所谓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是指在心理、身体、学业、经济、综合素质等方面处于弱势的毕业生。
 
今年8月中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通知,从9月1日至9月30日,全国将开展“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其服务对象的重点即是2011届以及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各类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
 
为使每一位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获得相应就业扶持政策,该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应对辖区内全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造册,跟踪了解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就业状态,并及时提供相应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
 
今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办理失业登记,并纳入户籍所在地失业人员统一管理,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这些信息无疑会给一些未就业毕业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安慰。但离校后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能不能全部登记到位?又如何确保登记信息的真实?
 
未就业的6种原因
 
据教育部统计,2011年全国约有66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比2010年增加约30万。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全国每年的应届毕业生都将接近或超过700万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监测显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弱的情况下,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好于往年。
 
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司撰写并正式出版的《2011年明升中国大学生就业手机版》认为,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增长趋势明显,较2009届、2008届分别上升3%、4.1%。
 
该手机版还显示,201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达93.3%,最低的是法学,为86.7%。
 
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辉告诉记者,2011年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含科研单位)共有毕业生212754人,按教育部统计口径,截止到8月31日,毕业生就业率在95%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
 
而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实现就业人数455.6万人。
 
明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就业中心联合院系,对每一名未就业的毕业生情况进行摸底,逐一进行登记后发现,未就业原因主要有六种:一是与用人单位已达成就业意向,但因为户口申报等原因,还无法签订三方协议;二是一些就业项目还没有最终确定录取结果,如大学生村官等;三是一部分毕业生立志读研,正准备下一年继续考研;四是等待家里帮助落实工作;五是成绩未达到培养要求,无法找到合适单位;六是一部分毕业生有业不就。
 
就业率的“水分”
 
社会上对就业率的真实性、权威性一直存有争议。
 
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卢思锋表示,发达国家的就业统计率往往由第三方机构抽查,而我国则是凭学校自行上报,因而有媒体曝出“被就业”的潜规则,至于“某些高校就业率是否有水分,这个还真不好说”。
 
卢思锋说,具体到他们学校,由于其半数以上学生生源来自北京本地,近年来就业率均在95%以上,学校没有必要对就业率造假,但在统计的时候,哪些算就业,哪些不算就业,尚缺乏标准,就业的界定也比较模糊。比如,学生在一些单位见习却没有签订协议,或者说拿了工资但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务合同,这种情况该怎么统计?此外,有些学生为了不让同学感觉自己异类,自己弄个用工证明,这种情况又该怎么统计?

1 2 下一页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