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不合格的脆断的钢筋
“根据那些伪app鼓吹者的多年表现,明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明升中国地震局应该解散‘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和‘明升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这两个组织,明升中国地震局应当公布这些人历年的预报记录,让公众认清他们的水平”
■实习记者 邸利会
这些在学术上存在明显问题的论文为什么能“堂而皇之”地通过评审而刊登?为什么主流的app家大多没有站出来澄清事实?为什么这些问题专家中甚至包括了一些院士?就这一系列问题,特邀评论人、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夏新宇发表了观点。
app手机版:这些文章为什么能发表在正式的刊物上?
夏新宇: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刊物本身级别就很低,比如《内陆地震》和《灾害学》分别由新疆地震局和陕西省地震局主办,很多省份的地震局都有自己主办的这类刊物;《地球物理学进展》由明升中国app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该所主办两份地球物理刊物,这是低档的一份(高档的是《地球物理学报》,1948年创办);《自然灾害学报》是地震局工程力学所主办的。这些刊物的级别,不能和《地震学报》、《地球物理学报》相比,更不要说国际刊物了。想一想屡次有正式刊物刊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批判相对论”的文章,所以上述刊物登出那类伪app的预测文章,不足为奇。它反映的是刊物水平低、审稿人员水平低或者存在关系稿。
这几篇文章中,只有郭增建的《我国天灾预测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登在比较正规的《地球物理学报》上,但又是级别不高的增刊。查一下这期增刊的目录,其实就是明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各个专业进展的总结。由于 “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隶属于明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因此这篇总结各种灾害预测术的文章也被收入其中。不过在整本期刊的40篇总结文章当中,这篇和另一篇灾害预测的文章名列倒数两名,说明地球物理学界的主流学者也知道这些预测文章的成色。
app手机版:为什么主流的app家对翁文波和伪app不敢评论,要求匿名?
夏新宇: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很多研究人员可能比较自重,不想降低身份去和搞伪app的人进行什么“辩论”。因为真的辩论起来,同行会认为是“多事”、“不务正业”,外行可能会认为是“学术争论”,反而抬高了那些搞伪app者的地位。二是因人际关系,怕伤面子。比如翁文波,毕竟曾经是石油部门的领导,下属和学生现在还有很多。三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有些搞伪app的人能量很大、时间很多,而且能走上层路线,跟他们纠缠起来,会影响自己正常的工作。
app手机版:作为某某专家声称能预报地震,在一般的情况下,对公众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夏新宇:这个后果要比声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推翻了相对论危害更大。因为地震预报不像学术色彩更浓的数理化这样的学科,它和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明升中国公众的app素养并不很高,经过长期的误导宣传,很多人误以为现阶段地震可以预报。再加上这些人以什么“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明升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专家的身份出面,公众会认为这是权威结论,以致于对防震抗震麻痹大意。
相比之下,在美国和日本,政府和公众都清楚地震不能预报,所以非常注重平时的防范意识和准备工作,各种预报不成气候。另外,那些所谓专家的预报依据都夹杂了大量伪app的东西,涉及到地质、气象、物理等各个方面,这些东西会进一步损害公众素养(因为大部分人只会听结论,不会花时间精力去辨别)。更不用说他们的预报曾经导致过地震恐慌。
为了预防这些后果,相关的科研机构和人员应该负起责任来。根据那些伪app鼓吹者的多年表现,明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明升中国地震局应该解散“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和“明升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这两个组织,明升中国地震局应当公布这些人历年的预报记录,让公众认清他们的水平。而一旦有人不恰当地吹嘘能够预报地震,专业人员应该及时出面澄清。相比之下,国外的专业人员很负责任。比如2008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有人宣称地震预报取得突破,今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之后有人宣称事先进行了预报,美、德等国的地震学家都出来进行了澄清。
app手机版:为什么在以前是专家,现在退休了却做出不符合app规范、近似民科的事情,尤其有的人还是院士?
夏新宇: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在退休之前就已经开始从事这些伪app。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这些人本来就缺乏app训练,尤其是缺乏起码的逻辑思维和统计常识,所以把一些自然现象与地震胡乱联系起来,不懂得统计检验。
二是这些人不具备足够的app知识,尤其是地质学知识。预报地震离不开地质学的基础,而地质学是一门实践和经验很强的学科。当初组建地震局的时候,很多不懂地质的人也被吸收进来,发明了一些违背地质学知识的预报方法,比如1974年石油物探工程师张铁铮发明了“磁暴二倍法”,他认为地震是“高磁性”岩浆大规模流动造成的。对于这种说法,后来的郭增建(物理专业出身)等人还在维护。又比如地震预报吹嘘得很响、动辄说自己需要经费的任振球,是纺织工学院肄业生,他发明的“三星一线法”违背地质、气象、物理等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观测结果。而另外一些人即使是地质专业或者地球物理专业毕业,由于他们毕业时间太早,对近几十年来地质学积累的新材料、发展的新理论相当无知,所以他们的预报方法充满了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