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湖南17名研究生不是通过考试,而是通过转学,从湖南六所高校进入“985”高校湖南大学就读。
17人名单流出:吉首大学有5人、湖南农业大学有2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有3人、湘潭大学有4人、长沙理工大学有1人、湖南科技大学有2人。
校方发布公开信:相关核查正在进行中,将及时公布核查结果。17名研究生转学已“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
【相关手机版:】
17名学生均有来头:有一些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子弟或亲戚,有一些是湖南大学的子弟,还有一些是和教育系统能攀上关系的单位子弟。
一位转学生的转学路径:本科就读于长沙理工大学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学专业→最终再转湖南大学金融学专业。
通讯地址:包含“湖南大学幼儿园”、“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省社科院”、“省教育厅”等,其余一些仅包含道路名和门牌号的地址,还有长沙市某司法单位。
【相关手机版:】 【相关手机版:】
相关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
公众质疑:规定中为“特殊困难”学生而开的研究生转学“口子”,实践中演变为各种各样的酌情因素。
湖南大学通报:确实存在对教育部2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19条中“特殊困难”的规定把关不严等问题。
【相关手机版:】
令人匪夷所思的转学理由:气候不适、饭菜太辣、油画过敏……
引发强烈争议:由于转入和转出学校排名差距大、学生转学理由五花八门、未经公示等原因。
“潜规则”:高校转学,湖南大学并非孤例。事实上,研究生转学在不少高校都存在,但大多以较为隐蔽方式进行。
【相关手机版:】
调查:湖南省教育厅app技术处副处长承认儿子转学;湖南省审计厅退休副调研员“不方便说”;3人是湖南大学子弟:从长沙理工大学转入的朱某,其父是工商管理学院教职工;从湖南农业大学转入的杨某,其母是幼儿园园长;从吉首大学转入的张某,其亲戚是研究生院的。
专家观点:可能造成新的不公平。“不排除这17名学生中,有人符合正当转学的理由,而湖大回应舆论压力,紧急撤销17名学生学籍,这个决定也是草率的。”
【相关手机版:】
专家建议:首先,应该明确转学的程序、标准,公开整个转学过程,要对提出转学申请的学生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学生课程成绩、学术能力等信息全部公开。其次,要反思、改革目前的学校招生管理,学校行政不应随意干涉,而应让独立的招生委员会制定标准,在监督下实施。
【相关手机版:】
现行转学制度的弊端:面目隐蔽,标准模糊,缺乏有效的监督与问责。
制度漏洞在哪儿?整个转学操作,就是一笔糊涂账,没有严谨的程序、明确的标准,完全由行政部门说了算。
国外的转学制度:标准严格、程序透明、程序严谨等优点可以借鉴。
【相关手机版:】
医生环节:几乎所有理由都是患病,病历造假被称“最容易”。
学校环节:“内部执行”导致权力寻租。
教育部门环节:制度设计有漏洞,应推动公开化。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诸多疑问待解
谁拍板同意了17名研究生转入的决定?
转出、转入、审核环节是否存在“托关系”、“打招呼”甚至“特权腐败”?
相关管理部门在进行审核时,哪个环节没有严格把关?
转学规定日后将如何规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