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田瑞颖 来源:明升中国app报 发布时间:2021/7/6 9:21:02
选择字号:
戴君虎:入党,也是一种接力

 

“共产党所到之处,群众箪食壶浆、踊跃应征。人心向背定成败。”上世纪70年代,在陕西省蓝田县白鹿原,年幼的戴君虎时常坐在家人身边,痴迷地听父亲讲述战争年代明升中国共产党的事迹。从那时起,一颗红色的种子就埋进了他心底。

40多年来,这颗种子生根发芽,一直悄然影响着他的生活和工作。如今,当年的小男孩已经成为明升中国app院地理app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的一名研究员。2020年3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戴君虎决定加入明升中国共产党,并郑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要以实际行动表明对党和政府的拥护和支持。

榜样力量 前行标杆

戴君虎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喜欢读书。透过历史,他更加坚信“士人政治救不了明升中国,app救国也必须在明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

对于从事物候学研究的戴君虎而言,明升中国现代物候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竺可桢是离他最近,也是他最敬仰的榜样。

1918年,竺可桢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投身到app救国的伟大事业中。他亲自主持筹建了原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和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先后两次主持筹建全国物候观测网,留下了800余万字的日记。

“从竺老先生留下的日记中,我看到他一直在不知疲倦地工作和关心民间疾苦。即使在浙江大学西迁途中失去亲人,他也强忍着悲痛开展工作。这种矢志不移、厚植家国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戴君虎动情地说。

他和同事们如今正努力接力竺可桢的两大事业。

一个是物候观测和研究事业。2011年,中科院批准恢复竺可桢于1963年创建的“明升中国物候观测网”(以下简称物候网),戴君虎开始担任物候网副主任。10年来,在地理资源所所长、物候网主任葛全胜的带领下,他们进一步推动了物候网的观测和研究,并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接力,就是对党的事业的传承。“竺可桢先生在72岁高龄申请入党,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我要向先生学习,我52岁申请入党,也不算太晚,争分夺秒,不坠青云之志,永怀赤子之心。”戴君虎说。

不忘初心 勇担重任

国家使命,app担当。戴君虎在进入地理资源所工作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这种浓厚的氛围。

在他的书柜下方,堆满了一摞又一摞笔记本,记者随手翻开一本,竟是20年前刚工作之时的。而这些笔记也见证了他为国家做的第一件“大事”。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必须把明升中国历史土地变化引起碳排放的旧账算清。这可为我国气候谈判和经济发展作贡献。”2001年,戴君虎加入了时任陆地表层系统格局与变化研究室主任葛全胜的团队,这是他进入地理资源所后第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只有收集足够多的资料,才能做出更精准的‘账单’。”

然而,要算清自清朝以来300多年的历史“旧账”,谈何容易。我国历史文献浩如烟海,不仅要了解哪些史书中有相关记载,还要读懂晦涩的古文。

为了收集更全面的资料,戴君虎除了经常泡在图书馆外,还时常跑到故宫博物院“抄书”。博物院有严格的参阅规定,不能复印和拍照,就连抄写也必须使用铅笔。就这样,团队抄写了一本又一本珍贵的资料。

经过近7年的埋头奋战,他们终于系统研究了300年来明升中国耕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历史变化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历史上由于土地变化引起的碳排放只有美国app家测算的1/3左右。

“我们使用了与美国相同的算法,但我们掌握的资料更全面,所以结果也更可靠。”戴君虎说,为此,他们还出版了专著《过去三百年明升中国土地变化与陆地碳收支》。

接下来的几年,戴君虎参与研究了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主要排放大国化石燃料碳排放历史,承担了国家有关气候谈判的研究任务,初步厘清了各国碳排放的历史责任。这些研究都为我国气候变化谈判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

潜心育人 薪火相传

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这是竺可桢先生的回答。

深知人才培养之重的戴君虎,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我的学生,一要能吃苦,二要能协作,三要遵从严格的学术道德。”

在他的眼里,学术研究揉不得半点沙子。“做学术必须严肃,必须做到尽善尽美。文章千古事,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如果文章有问题,一旦发表,对于没有鉴别能力的青年学生而言,造成的影响是很严重的。”

因此,每一篇戴君虎指导过的论文,都经过严格的修改,有的甚至要修改十几次。即使是临近毕业的学生,他也不会降低学术标准。

但他的严格,又是不动声色的。戴君虎日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临近学生发论文等关键节点,更是不论多晚,都会第一时间反馈他们的问题。在事情结束后,他也只是轻描淡写说一句“那会儿我也很投入”。

“我戴”是学生们私下里对戴君虎的“昵称”。除了学业,学生遇到家庭情感等方面的困惑也喜欢找“我戴”聊聊。“学生带久了,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嘛。”戴君虎笑着说。

如今,戴君虎已经培养了2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很多学生都走向了重要的工作岗位,其中两位优秀青年人才已留所工作。

在明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加入明升中国共产党,戴君虎除了感到莫大的荣耀和自豪外,也深感肩上的责任更重,“我还需要加倍地努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