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突破11亿剂次 疫苗接种率已超40% |
|
应对新冠病毒及其变异的最有效方法,还是要扩大新冠疫苗接种、形成免疫屏障。国家卫健委今天(25日)下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昨天,也就是6月24日,我国累计手机版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1亿2064.3万剂次。
从3月27日接种量超过1亿剂次,到4月21日超过2亿剂次,这个增加的1亿剂次用了25天。
5月7日疫苗接种量超过3亿剂次,用了16天。
到5月16日超过4亿剂次,用了9天。
5月23日,这个数字超过5亿剂次,用了7天。
5月28日,疫苗接种量超过6亿,用了5天。
而到6月2日,这个数字超过7亿剂次,也只用了5天时间。
到6月8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超过8亿剂次,从7亿到8亿,用了6天时间。
到6月14日,接种剂次超过9亿剂次,从8亿到9亿,用了6天。
到6月19日,接种剂次超过10亿剂次,用了5天。
到昨天,也就是6月24日,接种剂次超过11亿剂次,用了5天。
目前,各地正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疫苗接种工作顺利推进。
超6.3亿人接种 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超40%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发布的数据还显示,我国接种疫苗的人数超过6.3亿,这意味着我国全人群疫苗接种率已经超过了40%,为建立群体免疫迈出重要一步。
明升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一直没有终止过,现在疫苗批准使用其实给予我们阻断新冠全球大流行带来了希望,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通过疫苗来建立群体免疫,但是建立群体免疫是一个逐渐的过程。现在我们接种疫苗超过了11亿剂次,实际上为我们建立免疫屏障奠定了基础。如果我们接种疫苗越多,接种率越高,对降低新冠变异的速率也有很大的好处。
新冠疫苗开始接种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调动全系统之力,每周通报疫苗接种工作进展,派工作组到一线现场指导。各地合理规划接种单位、设置临时接种点、大规模集中接种场所,开展巡回接种等,培训了大量医务人员参与接种。通过精准预约,对人员有效分流,按照省统一采购、统一支付和统一调配原则,精准规范调配疫苗等。疫情发生前我国常规疫苗接种平均每天100多万剂次,而新冠疫苗接种最多一天超过2400万剂次。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 崔刚:应该说这次多部门的密切协作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从疫苗的研发、生产、审批、供应,包括对涉及的各个重点行业的人群的主管部门,大家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共同发挥作用,共同发力,实际上也是保证这次新冠疫苗接种的很重要的因素。
接种梯次推进 逐步扩展到小年龄组
我国基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在新冠疫苗接种中始终遵循梯次推进的原则,首先安排口岸、海关工作人员等境外输入的高风险人群接种,接着是交通、零售等窗口行业重点人群,下一步将统筹考虑多重因素,逐步扩展到其他人群。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 崔刚:下一步我们接种的人群还要逐步扩展,包括一些有基础病的,包括60岁老人的接种进一步放开。同时随着全球疫情防控的发展的态势,我们国家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同时也随着我们对于病毒的进一步认识,以及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数据的进一步掌握,我们逐步扩展到小年龄组。当然这个要随着整体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统筹考虑。
专家表示,虽然我国疫苗全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已经超过40%,但是距离形成免疫屏障或者达到群体免疫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建立免疫屏障之前,公众仍然需要继续做好非疫苗的保护措施,比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尽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等,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我国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率低于其他类疫苗
国家卫健委此前公布的接种不良反应监测阶段性结果显示,新冠疫苗的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发生率都低于2019年我国其他各类疫苗。
截至4月30日,我国新冠疫苗不良反应手机版发生率为11.86/10万剂次,其中一般反应占83%,异常反应占17%。
明升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经过调查、诊断,绝大多数报上来的是一般反应,这种一般反应都是一过性的,不需要治疗很快就恢复了的。还有一些是异常反应,异常反应实际上给我们的组织器官可能带来一定损害,需要一个治疗过程,这两种发生率其实和既往的疫苗相比没有出现增高的情况。
根据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置方案,国家、省、市、县开展了逐级培训。在接种过程中,全国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急救人员驻点保障、急救设备药品、120急救车现场值守、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救治绿色通道实现全覆盖。此前建立的全国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可以追踪到每一个个案,经过对不良反应个案的统计和分析进一步提高我国新冠疫苗的安全性。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