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科教界代表委员还提出了哪些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认为,办学经费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博士生招生规模无法满足学科发展需要等问题,导致当前地方“双一流”高校仍面临不少发展困境。对此,宋纯鹏建议,统筹谋划这部分高校的发展问题,对其释放更多的政策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王璞就我国高校外籍人才引进提出建议,认为相关部门应在引智项目获批后,即下达项目拨款,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经费按申报预算执行。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秦飞表示,国内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秦飞建议放松对办刊主体的限制,允许大型民营科技企业、领域龙头企业和国家级研究机构、高校等申请创办科技期刊。
宋纯鹏委员:地方“双一流”高校经费不足、人才匮乏,需更多政策支持
“双一流”建设对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缩小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差异意义重大。在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看来,地方“双一流”高校仍然面临着不少发展困境。
他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这主要受长期受办学经费拨款体制、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对此,宋纯鹏建议,释放更多政策空间,支持地方“双一流”高校发展。
谈及因何导致发展困境时,宋纯鹏指出,其一,长期以来,办学经费不足一直是制约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二,高层次人才匮乏,且近年来,地方高校的人才状况与中央直属高校相比,差距逐步拉大。其三,博士生招生规模无法满足学科发展需要,也由此造成地方“双一流”高校科研力量薄弱,不利于学科发展和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地方‘双一流’高校的发展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双一流”建设重大国家战略的推进成效,影响着全国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因此,要统筹谋划这部分高校的发展问题,对其释放更多的政策空间,推动这部分高校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宋纯鹏说。
如何统筹谋划?宋纯鹏建议,一是加大地方“双一流”高校的宏观指导。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应通盘考虑这部分高校的发展问题,研制指导性和约束性政策,激励地方政府加大对这部分高校的经费投入力度,缓解其办学资金压力。出台实施专项重大扶持计划,整合国家相关部门政策资源,对“部省合建”高校之外的地方“双一流”高校进行重点支持。
二是将地方“双一流”高校纳入教育部管理序列。在拨款体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这部分高校纳入教育部管理序列,参照教育部直属高校管理模式,加强对这部分高校的宏观管理,使其参加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相关活动,享受相关政策待遇。
三是设立地方“双一流”高校博士研究生招生专项指标。以研究生扩招为契机,参照“部省合建”模式,单列地方“双一流”高校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综合考虑学校整体办学规模、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数量等因素,大幅增加其博士生招生规模,以满足其学科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
王璞委员:高校外籍人才引进政策尚需完善
当前,在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大背景下,打造一支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不言而喻。其中,引进高水平的外籍人才对于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教授王璞表示,近年来,国内高校对外籍人才的引进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现有的外籍人才引进政策,以及相关管理流程已相对落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高等院校对外籍人才的需求,亟待完善与调整。
王璞表示,新冠疫情期间,由于海外人才签证办理受疫情影响,高校聘请的外籍教师在申请工作签证时遇到困难。对此,他建议结合当前疫情,有关部门应适当调整签证申请时限,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调整相关签证办理环节,及时给予高校政策指导,妥善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外籍人才聘请引进工作。
与此同时,以本次疫情为契机,协调驻外使领馆、地市海外人员中心和公安管理部门等单位之间的工作流程,优化外籍人才引进程序。
当前,外籍人才经费管理与使用外籍人才来华工作主要产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工薪、国际旅费、住宿费、城市间交通费、讲课费、零用费等。费用报销主要依据原国家外国专家局分别在2010年和2016年出台的《引进人才专家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外专发〔2010〕87号)和《外国文教专家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外专发〔2016〕85号)。在王璞看来,这两个文件的标准存在不一致的问题。
“目前,部属院校可以采用标准较高的‘85号文’,而全国地方院校采用的是标准较低的‘87号文’。两个文件费用标准的不一致,对全国地方高校开展相关工作带来了困难。”王璞说,因此,相关报销标准需要进一步统一,并结合现有国内生活消费标准,适时修订原有政策规定的经费执行标准,并在执行过程中统一支出范围和标准。
此外,目前,引智项目的经费拨款方式也不利于地方高校开展外专引智工作。据王璞介绍,以国家级“111基地”和“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为例,根据有关政策,经费执行采用先垫付后核销拨款的方式进行。这就需要在项目执行时,首先筹措足额用于支付短期外籍专家各项支出的经费,而结合实际科研项目和财务预算制度很难满足该条件,这也导致引智项目难以开展。
“先垫付后核销拨款的方式需要调整,”王璞表示,相关部门应在引智项目获批后,即下达项目拨款,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经费按申报预算执行。
秦飞代表:中文科技期刊办刊主体应放松限制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主战场。科技期刊是以论文形式发布最新科研成果、交流和传承人类知识与技术的主要平台,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秦飞表示,目前国内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上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秦飞表示,我国的科技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如今都已经位居世界前三。中文科技期刊本应承担起首发原始创新成果、提升科技话语权、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重任。然而,国内大量的优质论文依然主要选择在国外英文期刊发表,国内的科技工作者则需要通过购买国外数据库才可以阅读。
“这一现象导致的结果是,国家投入巨资产出的论文成果,国内读者需要再花钱购买阅读。”秦飞说,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与国内中文科技期刊总体学术水平不高、影响力有限、期刊种类结构不合理(如缺少新兴交叉学科类期刊)、审稿发稿环节不规范、多头管理(涉及原手机版出版署、科协、科技部、中科院、各部委等)、缺少统一规划和布局等因素相关。
对此,秦飞表示,我们要充分认识中文科技期刊在科技强国、文化自信建设等方面的战略意义。他建议改变目前科技期刊多头管理局面,制定中文科技期刊建设规划,在一些关键app技术领域对标国际,统筹布局一批旗舰级中文科技期刊。
同时,科技期刊设立、运营和评价的相关管理制度也需要进一步改革。“比如,要放松对办刊主体的限制,允许大型民营科技企业(如华为等)和国内先进制造、半导体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龙头企业和国家级研究机构(如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等)、高校等申请创办科技期刊。”秦飞说。
此外,秦飞还建议要强化中文科技期刊的学术性和公益性,探索引进市场化竞争机制。“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使得办得好的期刊得以发展壮大,营造良性循环的中文期刊市场生态。”他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