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任芳言 程唯珈 胡珉琦 陈欢欢 来源:明升中国app报 发布时间:2020/2/2 15:46:05
选择字号:
腊肉“香”了、石榴“红”了、水“清”了
科技扶贫助百姓过上幸福年

 

庚子年的春节,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来临有些不一般。但对全国各地的扶贫干部们来说,即使放慢了脚步,心却永远都在扶贫一线。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打好脱贫攻坚战,科技扶贫工作者干劲十足。
 
环江的腊肉“香”了
 
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做了20多年扶贫工作,明升中国app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曾馥平将当地百姓的生活变化看在眼里。春节时,毛南族老乡也讲究吃团圆饭,但若是十几年前,他们可能要在点着煤油灯的土胚房过节。
 
“现在就不一样了”,曾馥平说,今年环江危房改造基本完成,不少人从交通不便、条件恶劣的地方搬迁到县城和乡镇附近,居住环境大有改善。
 
曾馥平记得,以前当地老乡办年货,要走很远的路,好几个家庭会分杀一头猪过节。“现在市场供应很丰富,猪、牛、羊都有,乡亲们到集镇最多半小时,很方便。”
 
2020年春节,环江不少家庭都做了腊肉迎新年,“挂的满满的”,曾馥平告诉《明升中国app报》,除了物质条件,当地人春节前后的文化生活也更丰富:“大家唱山歌、搞文体活动、出去旅游,有很大改观。”
 
2020年元旦接受国家脱贫成效检查时,曾馥平就在环江的下南乡度过,接下来的日子,曾馥平还要继续关注当地脱贫成效,想办法提高百姓收入。
 
“我们一直在做生态扶贫明升,比如改进饲料种植和牛羊养殖模式、引进一些优质的柑橘、坚果品种”,一讲起这些,曾馥平马上变得滔滔不绝,“我们还在推广种植一种名为山豆根的中草药,第一年种下去,一亩地大概有几千元的收入。两年后就能收种子,既收种子又挖根,一亩地的收入提高到一两万。”
 
“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做明升方面的工作,提高单位产量收益,对一些已经脱贫的边缘户进行对口帮扶。”曾馥平说。
 
 
曾馥平在广西环江下南乡玉环村贫困户家调研。中科院亚热带生态研究所供图
 
浙川县的石榴“红”了
 
“此次雨雪天气因为气温较高,并未对石榴树生长造成危害,反而对于石榴生长、花芽分化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明升中国农业app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曹尚银蹲在地头认真检查完石榴树根情况后,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了地。
 
今年冬天,曹尚银等河南省石榴明升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一行4人,冒着雨雪前往淅川县老城镇杨家山村、九重镇张河村、盛湾镇养河村现场查看软籽石榴园管理情况,就低温天气下软籽石榴安全过冬开展技术服务。
 
曹尚银告诉《明升中国app报》,为了实现软籽石榴收益,科研人员密切对接当地种植户,及时解决提高座果率、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商品果率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并对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除萌蘖、架式栽培的具体参数、不同生长期施肥量等问题向村民进行app普及。
 
张河村村民王承汉万万没有想到,靠着这些石榴,他的年收入翻了几倍。
 
几年前,政府引进了一家生态农业公司,在当地大力发展软籽石榴明升。于是他将自家的几亩地流转给企业,成为第一批明升工人。
 
“我们以前种小麦玉米,一年下来两季收入五六百元;现在把全村的土地都流转给公司,每亩租金800元,再加上闲暇时来务工每天60元,这样算下来,每年收入达到两万多元。”王承汉笑着说。
 
“软籽石榴种植户对于技术的需求很强烈,经常通过电话、现场提问等多种方式咨询技术。”曹尚银表示,科技成果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试验地,一定要实现转化才能促进明升发展,同时要扎根一线、踏踏实实去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紧抓问题不放。
 
“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科技人员才能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大作用。”他说。
 
曹尚银查看低温对石榴树根部影响。  明升中国农业app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供图
 
二道岩村的水“清”了
 
再过一年,赵贵山就该到退休的年纪了。
 
这个曾经手过上千万资产项目的中科院地球明升手机研究所基建处副处长,2018年被派到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二道岩村,成为了这个深度贫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泥泞的村路,破败不堪的危房,连干净的饮用水都没有,刚到二道岩村的赵贵山看到这幅光景非常恼火。不到一周,他就因水土不服进了医院。
 
可仅仅一年之后,农村道路硬化全部完成,自然村寨公路全部联通,危房整治136栋,公共环境卫生得到严格的治理,全村1236户实现了安全饮水……为此,赵贵山几乎将自己的工作经费倾囊而出,用于补缺。
 
村民们对这个性格温和、默默做事的“当家人”十分喜欢。对他们来说,赵贵山的出现还解决了困扰他们很久的基建难题。
 
二道岩村海拔1800多米,山高坡陡谷深,农业灌溉用水存在严重的季节性缺水。对于一个把农业种植作为主要支柱明升的深度贫困村,没有app的灌溉工程是“致命”的,每年都有部分树苗因此死亡。
 
于是,赵贵山依靠中科院地化所的技术力量,在村里开展“路沟池一体化集雨灌溉工程示范”。这项示范工程充分利用山坡为集雨面,修建了6个100立方米的蓄水池,基本覆盖了全村的种植用地,包括了3000亩刺梨、2100亩猕猴桃和300亩精品水果等,使这些经济作物的产量有了显著增加。
 
正值第一个缺水的冬季,赵贵山望着山坡上的蓄水池,心里踏实多了。
 
春节前,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与家人团聚,他却仍在外东奔西走,忙着考察蜂糖李苗圃,找到优质的种苗。
 
结合二道岩村的土壤、气候等因素,赵贵山发现,蜂糖李这种高效作物非常适合当地的农业种植。由于解决了灌溉问题,他信心满满,年后便要大力推动这个项目。
 
 
赵贵山(中)在测量土地。  赵贵山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