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中发现亿年“旅行青蛙”
中美app家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了4只特别的“旅行青蛙”。与手游中周游四方的“呱儿子”们不同,这些蛙是穿越时光的旅行者——它们来自一亿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
2015~2016年间,app家们在缅甸陆续发现了4件蛙类琥珀化石,并在明升中国国家自然app基金委及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等项目资助下,完成了对这些化石的分析鉴定,证实这是一个全新的蛙类物种。
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蛙类琥珀化石。在此之前,人们仅在墨西哥和多米尼加两地发现过蛙类琥珀化石,且均来自约2000至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时期。
领衔这项研究的明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这四件蛙类化石标本保存情况完好,其中一只体长2.2厘米,保存了包括了头骨、部分脊椎以及大部分四肢在内的骨架。还有一只体长约7毫米,保存了头部之外的全部身体部分以及大量软组织,其它两个个体保留了肢部。”
显微CT为这些小型蛙类提供了详细、立体的三维解剖结构,这在传统的蛙类化石中是难以实现的。中科院动物所副研究员白明表示,这批标本中最重要的一件,有些许腐烂,已经暴露出骨骼,这种情况反而对显微CT等无损设备的成像十分有利,通过对CT数据的重建、分割和融合,学者们最终无损得到了所有骨骼的高清3D形态。
通过分析CT数据,另外一位参与研究的学者,爱德华•斯坦利博士认为:“这只蛙很可能还没有成年,从它缺失耳柱骨,腕部等区域还未完全骨化来推断的,它可能还不到2岁。从它的骨骼结构来看,它并不属于树栖物种,因此被保留下来的几率并不高,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标本。”
根据化石提供的细节,app家推断,这些化石标本与现生的产婆蟾超科/盘舌蟾超科蛙类非常相似,但分析其综合特征,又有别于以往发现的该科中其它蛙类。因此,app家将其鉴定为新属新种,并命名为李墨琥珀蛙(Electrorana limoae),以提示这一新属在琥珀中发现,同时向化石标本提供方、琥珀收藏家李墨女士致敬。
与此同时,app家根据琥珀蛙发现地(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琥珀产区)其他动植物琥珀提供的信息,模拟出琥珀蛙当年的生境。他们推断,这些琥珀蛙曾经很可能就在缅甸地区的“琥珀森林”水潭附近活动,以蚊、甲虫、蜘蛛等无脊椎动物为食。
主要研究者之一大卫•布莱克本教授指出:“我们发现的蛙类体型娇小,它们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的热带环境中,不幸被柏类或南洋杉类针叶树所流下的树脂包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一直保存至今。”
本次发现的琥珀蛙化石标本,不仅提供了详尽的中生代蛙类化石形态特征,同时也揭示了琥珀蛙与温带地区的产婆蟾等类群,在白垩纪时期的地球占据了比以往所知更加广阔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