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安鹊
■本报通讯员 杨远远 记者 温才妃
初听“葡萄酒品尝学”这门课程,也许你会感到很新鲜。但你是否知道,由于是以“品尝”为前提感知葡萄酒的一门课,每个人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因此“葡萄酒品尝学”也被学生们悄悄冠以“玄学”的别名。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讲这门“玄学”的教师名叫郭安鹊。他并不神秘也不故弄玄虚,相反,他在学生口中是一位“走进内心”的教师。
重视“味道”培养
葡萄酒的香气多且复杂,难以一一辨别。业界惯用“酒鼻子”来给品鉴者进行香气甄别的训练,“酒鼻子”是一种来自法国的品酒鉴赏工具,是葡萄酒香气的标本。目前最新版本的“酒鼻子”一共包含葡萄酒中的78种典型气味,分为54个香味系列,12个浊味系列和12个橡木系列。
不过,在郭安鹊眼中,这些有趣的“酒鼻子”没有自己制作的实物“标本”——香气参比样实用。为了保证学生对各种香气的准确识别,更好地还原不同气味在酒里的感觉,郭安鹊每学期都亲自带着学生制作最新鲜的香气参比样。
郭安鹊把水果、桂皮、青草等原材料收集起来,将其新鲜的提取液分别加入红、白葡萄酒中,让学生通过嗅闻记住上述实物在葡萄酒中的气味。“这样的参比样,郭老师带我们做了35个!这对我们品尝课上记忆香气有很大的帮助。”154班王航航颇有成就感地说。
“‘酒鼻子’确实包含很多种葡萄酒香气,但这些都是提炼的精油标本,纯正度很难得到保证,也不够真实,闻久了可能对身体有害。事实上,除了嗅闻,葡萄酒最终是要‘尝’的,要通过喝,进一步确认闻到的各种味道。而品酒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味道一一剥离。找的过程就是一种品尝训练,一种乐趣。”郭安鹊是这样告诉学生们的。
重视“门道”领悟
马娜和董鑫都是跟着郭安鹊做毕业设计的大四学生,“从大一的新生教育课,郭老师就给我们教如何进行文献检索,怎么利用SPASS、Endnote等学习软件”。
郭安鹊把对文献检索和资料分析的学习称为“抓鱼”,在他看来,“抓鱼”本事的好坏,关乎学生未来把握信息能力的高低。“只有学会了‘抓鱼’,懂得了自己如何‘捕鱼’,才能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更好地把握机遇,赢得未来!”
董鑫保研意外失败,联系出国深造,从学校选择、推荐信撰写,到个人陈述材料准备等,郭安鹊反复帮她修改。“郭老师把本科生当研究生培养,他定期给所指导的学生召开学习会,每次都在一个小时以上,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尤其是心理和生活情况。像我保研失败后,是郭老师的格外关怀让我度过了最低潮的日子”。
课堂上,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外,郭安鹊更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和端正学习态度。“郭老师在课堂上经常会说一句名言,‘如果你和大家看得一样高,你就是一般人。顾名思义,大家,就是一大家,也就是一般人。如果你比‘大家’看的能高出那么一点点,你就‘不一般了’。”葡酒153班的闵娇把郭老师的名言倒背如流。
这些年来,郭安鹊共指导了3项国家级、4项校重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所指导的本科毕业生有8人获评校级优秀论文。
重视“师道”影响
郭安鹊常说:“什么都能缺,就是不能少了顶梁柱。”他希望学生们都能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吃苦精神的顶梁柱。
从教9年来,他先后承担“葡萄栽培学”“软饮料学概论”“葡萄酒明升手机”“葡萄酒品尝学”“学科导论”“葡萄酒分析检测”等本科生课程的教学任务;还参与研究生“葡萄与葡萄酒研究进展”“高级葡萄酒明升手机”等部分课程内容的讲授。除了课堂教学,他还承担本科生海外生产实习和校内外综合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任务。
“郭老师时常告诫学生:要作文,先做人,人之不成,何以成文?无论何时,以德为先。”担任学习委员的马娜感受到,郭安鹊的教学践行着立德树人的理念。
郭安鹊告诉学生,做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比如毕业论文是对自身四年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检验,也是知识和能力发展最可能升华的关键期。“作为学生,要倍加珍惜本科阶段最后一次在校学习知识的机会;作为老师,更应站好这一班岗,必须认真负责,丝毫不能懈怠。”
精益求精的他将倾其所有用在教学工作中,实现自己“学生各个是顶梁柱”的美好愿望。
《明升中国app报》 (2018-04-03 第6版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