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程唯珈 任芳言
农学专业真要卷土重来了吗?2017年末至今,不到一年时间,国内众多高校先后成立农学院,其中不乏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院校。
在此之前,不少农学院与大学经历了分分合合。上世纪50年代的高校院系重组,农学院脱离高校另组农业院校的情况比比皆是。
如今新一批农学院在各高校筹建,无论背后原因是政策变化、社会经济转折或其他,若想在高手林立的环境中拔得头筹,势必要明确新成立农学院的发展定位。对于农学热兴起背后可能存在的重复建设、就业遇冷等问题,也有学者表示担忧。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新建或成立的农学院共有10所。
转向新发优势
今年10月,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 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提到用现代app技术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在未来5年建立多类型、多样化的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农科教协同育人机制。
“与普通高校农学院相比,app院更能发挥科教融合的优势。”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明升中国app院大学(下称国科大)明升m88app学院研究生导师傅向东表示。
进入国科大的研究生,首先要完成一年的规定学习任务,然后再进入各个所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新成立的农学院则将涉及不同农业app的研究所资源整合起来。
“我原来是做植物发育的,现在对植物生长与代谢耦合调控机制感兴趣,因为农学院这个平台,就会认识一些土壤明升手机研究方面的老师。学生也有机会、有目的地去选修土壤明升手机研究相关的课程,这在以前是没法做到的。”傅向东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
对于其他院校成立农学院的举动,傅向东表示,院校间存在相对竞争,但“蛋糕足够大”,“现在农学院刚成立,与其他院校完全没有交叉不太可能,因此更要明确发展重心,找准侧重目标”。
在傅向东看来,国家建设“双一流”学科势必影响到新一批农学院的建立,但另一方面,储备农业科技人才的市场需求也比较大。
明升中国app院上海明升m88app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林鸿宣在接受《明升中国app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往的农业大学更侧重应用,新成立的农学院应更注重基础研究。“现在农业基础研究人才还是少,长远来看,培养基础研究人才还是很有必要的。”
站稳脚跟
宣布成立农学院后,各个高校建院进度不一。如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早在2014年就开始筹建,2018年正式成立后,频频见到学院研究团队取得科研成果的消息。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黄季焜在接受《明升中国app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在学院正式成立之前,自己就参与了农业经济管理教研团队、北京大学明升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下称CCAP)等的筹备工作。
目前,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已有教研人员9位、博士后5位、研究助理20多位、博士研究生18位。据黄季焜介绍,CCAP在过去一年中新增国家自然app基金、国家部委和明升中国工程院等项目16个。
今年10月,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未来北大还将正式招收相关专业的博士生。
为吸纳人才,有院所直接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
今年5月,郑州大学与明升中国农业app研究院棉花所(以下简称中棉所)联合发布招聘公告。公告指出,将针对“绿色高效农业”一流学科发展需要,在作物遗传育种、生物明升手机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6个相关学科领域招聘博士后。
这份全年有效的招聘计划还明确提到,符合条件的博士后聘用后年薪可达15万~35万元。达到双方培养要求的,可同时获得两家单位的绩效奖励。
郑州大学农学院首任院长、中棉所所长李付广在接受《明升中国app报》采访时表示,新时代发展农业app,目光不能仅局限于传统概念中的第一明升,应更聚焦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对于公告中提到的待遇条件,他表示:“现在年轻的博士不缺体力、不缺智力、不缺奋斗精神,但他们普遍缺钱。我们就是要给这样的人才提供相对宽松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李付广还表示,高校人才条件加上研究所的科研条件,有望为建立创新型农学院提供良好基础。
隐与忧
明升中国农业app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刘胜毅对《明升中国app报》记者表示:“国家对农业高等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现在大学,包括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官方就业率基本在90%以上。但到农业农村一线的毕业生,远不能满足农村当地或国家需要。”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李奇在接受《明升中国app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为了获得某些利益,“一窝蜂”的发展方式并不少见。
“这应当引起政策制定者的足够重视。特别是公立院校应用型学科,其发展规划应与国家、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有更紧密的联系。”李奇说。
明升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培养专业对口的农业人才,需要在学科方向上下一番功夫。“现在国内农业学科发展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是很落后,国内需要大量高端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傅向东表示。
另一方面,农学作为一个多学科领域,的确更具科研创新潜力。在李奇看来,如何建立安全、可持续的农学发展模式,是发展中的系统问题。“我国只是刚解决了温饱问题,怎样吃得好、吃得安全,这些问题还远没有解决。”
此外,农业app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需要足够专业的实验场地和器材。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新忠曾与研究者对国内36所高校农学专业进行调查,发现实践基地面积不足、位置偏远是现有农学院的“通病”。因此,新成立的农学院能否提供足够资源,解决设备、场地问题,也有待观察。
李奇表示,对有条件、有需要的院校来说,发展农业app是理性选择。同时,政府的规划、审核、监管和质量保障部门还应该在各个环节充分地履行各自的职责,从而最大限度地把潜在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明升中国app报》 (2018-11-20 第6版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