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坚克难 推进普及 为青少年提供良好高中教育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答记者问 |
|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以下简称《攻坚计划》)。《攻坚计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如何理解《攻坚计划》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如何把握《攻坚计划》的主要目标、攻坚重点和主要措施?如何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
1.问:社会各界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攻坚计划》出台的背景?
答: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国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列入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我国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劳动力竞争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近年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2016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5%,普及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普及程度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这些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普及任务异常艰巨。同时,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普通高中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接近四分之一,有的班额甚至超过80人。到2020年要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组织实施攻坚。
2.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设计,请谈一谈《攻坚计划》的总体思路?
答: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扶贫攻坚战、推动经济明升转型升级、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统筹谋划。总的思路概括起来就是“政府主导、补齐短板、普职并重、关注内涵”。
政府主导就是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发挥中央支持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形成攻坚合力。
补齐短板就是针对制约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保基本、促公平。
普职并重就是统筹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促进普职协调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需求。
关注内涵就是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在扩大规模、提高普及程度的同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高中阶段教育的适宜性和吸引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好基础。
3.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是如何设定的?
答:《攻坚计划》提出了1个总目标和5个具体目标。一个总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五个具体目标包括:一是全国、各省(区、市)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中西部贫困地区毛入学率显著提升;二是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三是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四是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五是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吸引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实现以上目标,努力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多样特色的高中阶段教育。
其中,要求各省到2020年毛入学率都要达到90%以上的主要考虑是:目前,大部分省份已经达到90%以上,只有少部分省份在90%以下,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要缩小差距、促进公平,必须使这些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普及的目标。下一步,国家将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这些省份也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现普及目标。
关于设定其他具体目标的主要考虑是:在确保普及程度的基础上,要体现全面app的普及观,防止简单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增加。同时,高中教育是选择性教育,仅仅提供学位,缺乏吸引力,学生不愿意上,普及目标就难以实现,必须统筹规划,系统设计规模、质量、结构、条件、保障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实现有条件、有质量、有保障的普及,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有所获,成长成才。
4. 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攻坚重点是什么,有什么具体的举措?
答:攻坚的关键是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重点是4类地区、3类人群和3个突出问题。
四类地区指的是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这些地区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教育资源不足,普及程度较低,是高中阶段教育的底部。《攻坚计划》明确提出,国家和地方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支持这些地区扩大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把这个底部托起来。
三类特殊群体指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保障这些群体的受教育权利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攻坚计划》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扶困助学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二是加强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积极推进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免费教育,保障好残疾人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三是在扩大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提供更多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三个突出问题是指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高、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持续下降、学校运转困难,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水平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此,《攻坚计划》提出通过优明升手机校布局结构、扩大教育资源、严格招生管理等措施逐步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通过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办好特色优势专业、建立统一招生平台等措施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通过app核定学校办学成本、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等措施保障学校正常运转。
5.问:当前很多高中学校反映运转困难、债务负担沉重,请问《攻坚计划》对此有何应对措施?
答:为保障高中学校正常运转、化解学校债务,使校长和教师安心办学、潜心育人,《攻坚计划》专门将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并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落实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普通高中投入机制,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机制。
二是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要求各地抓紧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和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目前,各省份均已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政策,全国近20个省份出台了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其中包括广西、宁夏、西藏等西部欠发达地区。其它地区要按照要求抓紧建立完善相应的生均拨款制度。
三是合理确定学费标准。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要求,确定学费标准,并严格学费标准调整程序,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四是有效化解学校债务。要求各地制定普通高中学校债务偿还计划,属于2014年末前发生并已纳入存量地方政府债务清理甄别结果的,应按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予以偿还。
6. 问:许多地区已经率先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这些地区在下一步的普及工作中还需要做些什么?
答:从普及程度上看,许多地区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90%以上,但这些地区的高中阶段教育也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巩固普及成果的任务仍然艰巨。例如,有的地方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高、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经费投入机制不健全、一些学校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地区要根据《攻坚计划》的总体部署,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地存在的问题,同时在财力可持续的情况下普及更高水平的高中阶段教育。
7.问: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在普及过程中如何加强中等职业教育?
答: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坚持两轮驱动、分类指导、优化结构、协调发展。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部分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普职比例严重失衡,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必须把中等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对此,《攻坚计划》进行了系统设计,在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主要措施中都强调了中等职业教育,并特别提出:一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二要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使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三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吸引力,加强技术技能培养和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四要在职业教育比例较低的地区重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
8.问:在普及过程中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
答: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是实现普及目标、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十分关心,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资助体系。在此基础上,《攻坚计划》特别强调要完善扶困助学政策,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一是继续实施高中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政策。2010年以来,国家建立了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每生每年资助1500元,2015年标准提高到2000元,资助面达到20%,西部地区达到30%。二是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三是落实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四是积极推进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免费教育。
9.问:如何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
答:《攻坚计划》将提高教育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立德树人,推动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增强高中教育的适宜性和吸引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深化课程改革,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宜性;二是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课程选择、升学就业的指导;三是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改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发挥评价正确的育人导向作用;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时补充配齐教师,特别是短缺学科教师。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二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办好一批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优势专业;三是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
10.问:如何保证《攻坚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答:为保障各项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攻坚计划》从落实政府责任、明确部门分工、加强督导评估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求各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实施方案,明确省市县责任,细化政策措施;二是明确了各地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责任和分工,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加强督导评估,重点是建立问责、评估验收、动态监测和复查等机制,层层传导压力,调动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指导检查,督促各地切实落实好《攻坚计划》。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