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全款买不起农机具,怎么办?如果赊销,最后农机经销商要不回来赊欠款,又怎么办?在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加快推进的进程中,这些问题势必要解决。当前,一种新的金融服务模式正悄然走近区域实体经济,尝试解决县域农业问题。
2月17日,以“发力农业供给侧改革、金融科技助力明升升级”为主题的创新实践助力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明升中国app报》记者获悉,融资租赁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在满足目前“三农”领域的融资需求上具有极大的优势和发展空间。随后,记者在内蒙古各地的调研证实了这一点。
融资租赁作为国际上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融资工具,被誉为朝阳明升,但在我国发展速度较慢,尤其在农业领域。“与传统贷款业务相比,融资租赁与特定租赁物结合,更看重承租人的未来收益和可持续性,具有门槛低、程序便捷、产品量身定做等特点,缓解了‘三农’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宜信公司副总裁、宜信普惠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信租赁)总经理毛芳竹告诉记者。
农户们欢迎的模式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1959年,毛泽东主席的著名论断也适用于当今的明升中国农业。如今,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对农业机械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刘宝山对此感同身受。
刘宝山是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镇的种植大户,目前种植面积达到7000多亩,在当地形成了规模式种植。从事农业20多年来,他对农机有着特殊的要求,“种植规模上来了,需要用更精准的农机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刘宝山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
2月18日,记者来到刘宝山的种植基地后发现,这里摆放着从种到收的各种类型的机械,并已编好车号,看起来非常壮观。刘宝山介绍,这里摆放的20多台(套)设备全部是进口的,这是他经过多年对比后做出的决定。2002年8月,刘宝山成立了刘安农牧业机械专业合作社。
在2014年之前,刘宝山都是用自己的存款购买设备进行农业生产,资金也能跟得上。但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压力越来越大。2014年3月,他认识了宜信租赁在当地的团队经理姜广风,随着交流的深入,他渐渐地了解了融资租赁这种新的金融模式。
2015年,刘宝山与宜信租赁正式合作,准备尝试下这种新模式。当年,他购买了一批价值33.6万元的设备,其中23万元进行融资,“当年秋收后就还清了。”刘宝山尝到甜头后,又于2016年融资32万元。逐渐地,刘宝山接受了这种模式,他认为新模式满足了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对金融的迫切需求。
尝到甜头的不止刘宝山,还有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种植大户罗明娃。2014年,他也与宜信租赁进行了合作,融资了10万元,购买了一台价值17万元的拖拉机,也于当年还清了租金那一部分。
在接受《明升中国app报》记者采访时,罗明娃对这种新的金融模式非常认可,还想今年购买一台进口的玉米收割机。如今,罗明娃不仅很好地经营着自家的300多亩地,还在闲暇时给附近农户代耕,也能获得一部分收入。
事实上,随着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的推进,农业生产者对金融的需求越来越大。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农业生产者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资产少、经营规模小、缺少抵押物,往往信用积累不足。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于投资大、资金回收周期长,也存在融资障碍。
而融资租赁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解决了上述问题。毛芳竹以农机设备为例向《明升中国app报》记者介绍,宜信租赁将设备买下来,然后租给客户使用,客户只需按期还租金即可,这就是农机融资租赁简单的业务模式,其受到了使用者的欢迎。
在痛点中寻找机会
相比于传统金融机构,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正在席卷农村。当前,农村小微金融主要包括提供给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的经营性金融服务,以及农民的个人金融服务。
以一个农业的生产周期为例,由于生产投入与收成回款存在较长的时间差,在生产的不同阶段对金融服务有很强的周期性需求。然而,农村获得的金融服务,与他们在经济中的贡献率不成比例。
长期以来,传统金融机构向农村放贷占比偏低,无论是从风险控制还是成本收益来看,他们认为都不划算。例如,风险较高,缺少农户信用信息和高价值的抵押物;收益又很低,不同作物和养植物的生产周期和收益差异大,需要按需定制借贷方案,交易成本高。
这似乎给金融科技企业提供了机会。“新型的金融科技服务是对传统金融服务的有效补充。”毛芳竹如此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记者了解到,目前农村金融模式主要有四种,依靠第三方金融机构便是其中一种,这也是宜信租赁的业务模式,其表现为依托线下信贷员开发经销商,进而通过渠道获得客户。
以宜信公司为例,目前他们已经在251个城市和全国的93个农村地区建立起强大的全国协同服务网络,通过大数据、金融云、物联网和其他金融创新科技为农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普惠金融以及金融科技服务。
事实上,第三方平台既没有明升链资源可以依托,又没有电商渠道获取信息用户的信息,要获取优质的借贷资源就要辛苦得多。为了获取用户、按需提供借贷方案,第三方平台几乎都在线下建立了网点,依靠当地信贷员开展业务。
作为宜信租赁信贷员,姜广风有着切身的感受。他在接受《明升中国app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需要花很多时间接触农户和经销商,不仅要和他们建立联系,更为关键的是,他们还要了解农户的信用状况,而这也是融资租赁公司要着重解决的一部分内容。
“人们惯性思维认为,农民的信用多为空白,不容易管理。但实践中发现,空白的信用不代表没有信用,农村业务的坏账率往往还低于城市业务。”毛芳竹说,一般情况下,对于农户的调查既要看其还款能力,还要看其还款意愿。
为此,宜信租赁加大对农户的信用教育力度,自2015年起每年举办“诚信之家”评选活动,刘宝山、罗明娃等人都是他们的诚信客户,这也正是他们坚持“人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的最好体现。
但毛芳竹从事这么多年融资租赁工作,总感觉在孤军奋战。“目前这个市场很少有专门公司从事涉农融资租赁业务,太少了。”在毛芳竹看来,目前的涉农融资租赁正处在“做大蛋糕”的阶段。
加快培育涉农市场
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金融科技企业根据不同客户需求设计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作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普惠金融不断进行创新,以下沉至市场更多元化主体来实现对其服务的有效覆盖,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目前,在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国家,融资租赁渗透率已达到15%~30%,而我国虽然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但渗透率仅为3%左右,“我国涉农融资租赁业务很少。”毛芳竹告诉记者。
而这与我国涉农融资租赁市场不健全有着密切的关联,正如毛芳竹所说的,蛋糕还不够大。原因多个方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者普遍存在“重买轻租”的观念,他们不具备金融领域知识,不了解现代金融服务具体内容和服务特点,对融资租赁更是知之甚少。
“这需要大力宣传融资租赁业务的相关知识,让农业生产者了解融资租赁服务三农的优势。”毛芳竹认为,融资租赁公司还应加强与各方的合作,探索共赢的合作模式。
此外,农机制造商和经销商可以与融资租赁公司合作开展相关业务。这样有助于他们与农业客户建立紧密联系,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售后服务,及时改进农机产品、创造新产品。
内蒙古天鑫农牧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宜信租赁的合作伙伴,于2014年与其合作。公司总经理陈建民向《明升中国app报》记者介绍,目前公司与宜信租赁合作后,又购买了500多台(套)设备,融资额800多万元,服务农户700多家。
“之前,农户购买农机都是赊销,导致最后公司资金紧张,通过与宜信租赁合作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以来,公司的业务量不断扩大,现金流也比较通畅了。”陈建民说。
内蒙古是农业大省,正处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如今土地流转速度加快的情况下,需要大量的金融提高农牧业发展效率,尤其在机械化的提高上。”内蒙古农牧业厅畜牧处副处长王建龙说。而内蒙古也是全国农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
2015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也多次强调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其中提到,要开展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完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强化农村普惠金融。
从国际经验来看,“三农”租赁一般选择动产租赁先行,而动产租赁中农机租赁又是首选。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以农业机械化为重要标志的农业现代化蕴藏着重大机遇,而农机租赁正是经济发展动力的新渠道,通过农机租赁,既能大幅减轻农民自有资金的投入压力,又能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土地规模化经营,是金融助力‘三农’、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毛芳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