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来源: 发布时间:2017/2/21 19:08:50
选择字号:
太行深处有梯田

 

日出而作。太行山深处,早起的农夫的身影笼罩在迷蒙的晨光中,但见云和梯田从山麓蜿蜒而上,层叠如链,错落有致。“往上看登天梯,往下看入地门。”这里属于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一代代山民在巍巍太行繁衍生息,收获春华秋实,千年的历史传承沉积于此。

涉县梯田是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结合。似愚公移山,当地人以石为原料垒起了梯田,在梯田里种植丰富多样的农林作物。山丘壑地间绵延数十层,展现出震撼人心的大地艺术。2014年,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入选农业部第二批明升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深山里的奇迹

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举头尽见奇峰峙,着足曾无尺土平。”涉县境内均为山地,山高坡陡、石厚土薄,旱作梯田是在资源极度匮乏、旱作雨养农业条件下修建的。

全县旱作梯田总面积达21万亩,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具规模的梯田位于井店镇王金庄区片,梯田面积1.2万亩,分为5万余块,土层厚的不足0.5米,薄的仅0.2米,石堰长度近万华里,高低落差近500米。所植农林作物丰富,谷子、玉米、花椒、柿子、黑枣等漫山遍野,点缀田间。

涉县旱作梯田始于元初,兴于明清,盛于当今。为避战乱,元代移民来到当时交通相对闭塞的太行深山区,开始修建梯田。后来人口渐多,修田造地的规模加大,清康乾年间建成的梯田占现存梯田的1/3。

新明升中国成立后,全民参与,还修建了小型水库及一系列水利配套工程,如盘山渠道、塘坝、水窖、井,并且边修梯田边栽树,在山顶上种植了22万株油松侧柏,在梯田石堰的边沿上种了30万株花椒树。

梯田边缘栽植花椒树,有利于固堰、水土保持,被称为“水泥中的钢筋”;利用旱作条件下有害生物相对较少的优势,种植保健类小杂粮。当地村民以有限的资源探索出多种栽培模式,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土地收益率。

造田先造庵,在梯田内随处可见雨庵子。它用石头建成,随山就势,可谓村民的第二个家。村民通过建庵子满足夏避雨冬避寒的基本需求,实现了生产和生活的结合。

旱作梯田“十年九旱”,但每逢暴雨或连阴天气,会造成部分梯田坍塌。人们创造了“悬空拱券镶嵌”式石堰修复技术,并掌握了轮作倒茬、复合套种、蓄雨保墒、花椒树生物埂等技术,构建了良性稳定的农业生态环境。

依山而建的石头梯田、颇为丰富的食物资源、既是生产运输工具又是有机物转化重要环节的毛驴、随处可见的集雨水窖、散落田间的庵子,在人的作用下巧妙结合。涉县旱作梯田是一个秉承循环理念、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坡地改造、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等生态修复和抗灾减灾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劳动人民在梯田修建与农业生产过程中还衍生出了系统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如每年数九要给辛苦一年的驴过生日,有谚语云“打一千,骂一万,数九叫驴吃碗面”。

“多彩梯田”新风韵

河北涉县旱作梯田系统几乎是目前明升中国仅存的北方深山区大规模梯田,有着独特的生态景观、独特的生存技巧、独特的生产系统、独特的文化融合,其保护与传承工作刻不容缓。

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涉县旱作梯田系统保护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涉县旱作梯田农业系统保护管理办法》《旱作梯田修复建设及保护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财政预算。

当地提出了开展“旱作梯田的修复和复垦”、加强“旱作梯田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旱作梯田的农耕文化保护”、加大“旱作梯田的文化品牌开发”、启动“旱作梯田的文化博物馆建设”等,希望通过这些扶持政策来保障旱作梯田实现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旱作梯田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无人耕种、无人愿耕种、无人会耕种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破解这些问题?专家建议,一是打造品牌,发展高端特色农产品,增加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解决种地收入低、成本高、无人种地难题;二是发展乡村农耕文化体验游,让原本以生产为主的农耕活动,转变为让人们以体验为主的旅游活动,解决无人愿种地问题;三是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把种地作为一种职业,把传承农耕文化作为一种乐趣,解决无人会种地的问题。

“山顶松柏戴帽,荒山连翘满坡,梯田果粮药间作,观赏花卉路边开。”当地通过堤堰修复营造“拱劵式石堰”景观,加强梯田环境整理,护坡选择连翘、紫穗槐、苜蓿草等增强美观性,发展高端特色农产品,形成“多彩梯田”。

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涉县旱作梯田系统核心区内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的建设,创新梯田农业观光园、休闲农庄、石头民俗文化村等模式,向世人展示梯田之韵、花椒之香、石头之奇、黄金水道之美,建设太行山最美丽、最想去的乡村旅游示范区。

人们希望,通过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传统旱作梯田系统的文化传承以及与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的结合,让这一文化遗产绽放出新的光芒。(王方整理)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