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海,除了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app成果,更彰显了人类对app精神的追求,体现了面对未知、探索未知、超越自身的努力
“蛟龙”号又出海了!不久前,“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从青岛起航,奔赴西北印度洋。124天中,它将探索深海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分布,探访超深渊生物群落。这将是“蛟龙”号海上连续作业时间最长、调查区跨度最大、潜次任务安排最多的一个试验性应用航次。
从海试到当前的试验性应用航次,从50米的成功首潜到7000米的突破,“蛟龙”号的足迹遍布我国南海、东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和西南印度洋,为我国深海探索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使我国在全球深海研究和资源开发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随着“蛟龙”号等海洋装备的发展,我们得以更好地进入和观察深海。但相比深海的无穷奥秘来说,人类对深海的了解仍刚刚起步。国际上通常把超过1000米深度的海底称为深海,而超过2000米深度的深海区占了海洋面积的84%。由于99%的光线难以穿过150米深的海水,深海几乎一片漆黑。在深海还面临高压、低温和缺氧环境,比如,每下潜100米就会增加10个大气压,在1万米的海底,承受的压力将达1000个大气压,相当于一个手指甲盖大小面积上承受一辆小轿车的重量。
深海科考虽然困难重重,但人类从没有停下走向深海、拥抱深海的脚步。地球表面70%以上被海水覆盖,海洋是人类生存空间的延伸;深海可能蕴含丰富的矿物油气等资源,合理有效开发将造福人类;了解海洋地质可以加深对地球运动规律的认识,研究深海生态圈有助于揭开人类明升m88起源和演化之谜……深海探索可谓意义深远。
对深海的不懈探索,也体现出人们面对未知、探索未知、超越自身的努力。3年前,笔者跟随“蛟龙”号到西北太平洋科考,就感受到深海变幻莫测,要随时预防各种突发的风险:“蛟龙”下潜时,和汹涌的海浪搏斗,每一次都依赖团队精密的协同合作;app家加班加点,为深海“客人”做好标记;科考团队还要忍受海洋上漫漫漂泊的寂寞,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正是这份探索深海的热忱,使得从app家、潜航员到水手们,都激发出自身的潜能。收获的,不单是app成果,还有对自我的超越。
本次出海是“蛟龙”号最后一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之后技术升级的潜水器将搭乘新的支持母船,转入业务化运营阶段。届时,“蛟龙”号将与“龙”家族的另外两名成员——“海龙二号”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潜龙一号”无人无缆潜水器一起协同作业。期待“蛟龙”号此行带回有价值的成果,更期待未来“三龙闹海”有更多巨大的发现,让明升中国的深海app潜得更“深”。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