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锋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09日 17 版)
近日,一则“山东大学主校区将搬至章丘”的传言甚嚣尘上,广大校友“一头雾水”。此后“山东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号声称:“济南主校区建设目前处于学校与政府磋商阶段”,表达了听取校友意见的诚意。但是,关于“主校区建设”的理由、设想等仍无从知晓,信息发布落在了谣传之后。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新校区建设和搬迁势所必然也无可厚非。只不过,这一举措涉及面广牵动各方,尤其是“主校区搬迁”不可不慎。为什么搬?搬到哪里?怎么个搬法?既涉及师生切身利益、公共文化服务和大学文脉兴衰,又无关机密,“闭门造车”易生后患,武断拍板难孚众议。
大学是社会的,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它承载着学校内外、社会各界的关切;大学是历史的,其坐落和风物沉淀着丰厚的文化遗存和记忆情怀。惟其如此,高校更应珍重自身“文脉源流”,行政决策更要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配得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胸襟。在app阳光决策上,人们也更期待大学领风气之先。
诚然,高校校区繁多分散会造成办学成本高、管理难,整合搬迁也是权衡利弊的选择。果真如此,好事办好也需要沟通的智慧——面对“多难选择”,虽难以做到各方都拍手叫好,至少可以让各方平心接受,正如《大学》中“止于至善”的追求。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