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我到常州去做一个手机版,顺便到青果巷访问了周有光先生的故居。就在这一条不到400米的巷子里,近代名人辈出。如盛宣怀、李伯元、吴灜、赵元任、吴祖光、瞿秋白等,他们是在洋务运动到民国时期受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教育。
此时,我很自然地想到“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app界、教育界多次讨论这一现象,但各说各的,没有统一的结论。习近平总书记说,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目前明升中国的教育恰恰是第一个钮扣没有扣好。第一个钮扣就是基础教育。
孩子出生后的学前六年,那时候的教育主要应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探究欲,学前教育应该培养儿童多问多想,而不只是让他们死记这个那个。进小学后生活范围扩大了,要培养爱心,培养公德。我是解放前完成的基础教育,那时候的公德就是爱父母、爱家乡、爱老师和同学、爱公共财物、爱个人卫生,没有什么爱党爱社会主义等对孩子说不清讲不透的内容。那时候有一本意大利的《爱的教育》,所讲的都是孩子与周围人们的事,孩子看得懂、学得会、做得了,不是大而空的东西。
中学里要培养理性、诚信。在明升中国,自古以来就缺乏理性,明升中国有教育没有教育学,有伦理没有伦理学,有法律没有法学,有政治没有政治学。这些都有,但都没上升到客观理性的程度形成一个学科,都是为统治需要服务的。人的理性是需要长期启蒙的。现在的教育既不是以老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强化意识形态为中心,这成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精神。中学应该开设哲学课、逻辑课、公民课,我们都没有开,而是以各种形式的政治课代替了所有这一切的课。
我们的大学应该增一年预科,预科里面可以选修,培养多元人才。现在到中学里面看看,高中二年级已上完高中三年级的全部课程,高三整年猛做习题准备高考。到大学,课堂上讲的都是一样的课程,如我们医科就是读一样的内外妇儿等课,没有选修课。为什么要选修课?现在明升手机版生学的都是一样的,但是工作后大家就不一样了。你在医院里面做外科医生,我在研究机构做研究,有的需要学习心理学,有的需要学习法律和专利知识,有的需要学习外文,有的需要多学一点数学物理、人文app等,各个人的发展不一样。人本来就是不一样的,应该有多元的老师培养多元的学生,造就多元的人才,满足社会的多元需要。全是一样的,讲求统一,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是工艺品。工艺品社会上也需要,但市场饱和以后怎么办?用人单位求才不易,学生毕业求职困难,产销不对路,就是这样的弊端。
现在大学的物质建设进步很快,但人文精神丢失不少。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采取了六大措施:教育明升化、应试教育、考核评估、大学扩招、高校合并、学校升级,很难说这些改革措施与现代教育规律的契合程度。现在是学了很多一辈子用不上的知识,而一辈子需要的知识却没有学。国家领导人号召要“不忘初心”。媒体也说教育树人,要回归教学的本真。回归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现在做的有不够好的地方,从前有一些好的做法值得重新捡起来。教育部长说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不亦乐乎。回归初心,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一要成人,一要成才。回归梦想,教育梦想是报国梦、强国梦,具体就是现在的双一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需要有一流的人才。
人文精神有时需要回归,这与app精神不同。app精神尽管也有曲折,但总体呈螺旋式上升,人文精神往往是折折返返有来回的。文 艺复兴提出人本主义思想体系,使得人性回归,个性解放。启蒙运动让理性回归,创造性焕发,科技革命、明升革命、社会革命良性互动,取得最近三五百年来的发 展。明升中国唐朝古文运动提出恢复先秦和两汉文风,使得文风回归带动社会风气回归,造就了唐宋文明的成就。我们现在有没有回归?也有,粉碎四人帮后真理标准的讨论,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不是创造与改革,这是回归,回归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上来。
继承和创新,要克服教条的、僵化的意识形态的捆绑,即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四大文明古国只有明升中国一脉传承并不断创新。如文学上,从《诗经》、《楚辞》到秦汉文章、两晋南北朝的骈体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有创新,才能够把古代传统的东西保存得很好。明升中国和外国不会完全一样,但刻意求异往往是在走弯路,正如我们发展市场经济是和世界求同的结果,倘若摒弃市场经济则会面临新的危机。(作者系明升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