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学者兼职指一条明路 |
——众议《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主要目标,是在全社会形成知识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者得到合理回报的良性循环。
在《意见》中,“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一条,无疑是备受关注的亮点。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河发如此评价:“这是好事,解决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
此前,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的兼职现象也不鲜见,但他们有的曾饱受同行质疑,有的在兼职过程中吃过亏、上过当。新政策让他们感到鼓舞,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别太担心“不务正业”
“说实话,我看到这个消息特别高兴。”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对《明升中国app报》记者说。他曾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主攻蝙蝠分类学研究,却在国家动物博物馆落成后专职做起了科普。如今,他在多个科普组织机构以及媒体平台兼职。
“这是我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张劲硕说,“科普本身就是面向大众的活动,只有跟各个不同的平台合作,才能在app和公众之间建立一个更开阔的沟通渠道。”
但是,这样的工作性质,也曾让他饱受误解。有人说他是不务正业,也有人认为他是忙着给自己赚外快,“说真的,这挺打击人积极性的。”他说。
因此张劲硕觉得,这条鼓励兼职的政策,给了许多像他一样的人以认可和安慰,让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地做事。更重要的是,新政释放了这样一个信号:科研人员应当树立服务公众的意识,应当走出象牙塔,与社会各界广泛合作,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造福大众。
“比如,一些从事动物研究的学者,会去一些自然保护区和非政府组织,做兼职的项目负责人、明升中国代表、秘书长等。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将自己的科研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物种保护、生态保护等公益事业。”张劲硕说。
新政策出台后,有人担心,一旦科研人员兼职兼薪的收入远远高于本职工作,会不会导致科研工作者们无心本业,甚至大量流失呢?
作为一个从科研转向科普,把兼职变成本行的典型,张劲硕却觉得这种担心毫无必要:“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社会兼职,有些人更愿意埋头科研。担心做兼职的人变得不务正业,这本身还是老观念,我们应该解放思想。”
“所在单位”会同意吗?
尹锋林是中科院大学公管学院副教授,他曾担任“微信”商标异议、“拉菲”商标无效及侵权纠纷等案的咨询专家。从他的切身体会出发,他认为这些学术兼职益处颇多。
在一度颇受关注的“微信”商标异议案中,一家规模较小的公司于2010年率先提出被异议商标的注册申请。但是之后,腾讯公司的微信产品被人们广泛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最先申请注册的公司进行保护,可能会影响社会公众利益。
尹锋林说:“类似这样的案件,突出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对社会发展和法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参加这些研讨会,让我之后的研究工作更加贴近经济生活和发展需要,也给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因此,对新政策的出台,尹锋林持肯定态度。但他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意见》明确指出,兼职需要“经所在单位同意”,那么如果出现这样的争议:个人认为兼职正当且不影响本职工作,单位却不认可,该怎么办呢?
他说:“是不是可以在学校或研究所里设立专门的裁决组织?例如,由本校资深的专家、学者组成委员会,给单位提供一些咨询建议,从而决定是否批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兼职请求。”
另外,尹锋林还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兼职,应该区别对待。对公益性的兼职,可在政策鼓励的同时予以经费支持;对盈利性的兼职,特别涉及税费问题等,应该进一步细致规范;至于教师“多点教学”这一新提法,应由各个学校制定明确的规则,避免影响本校教学质量。
兼职需要引入正轨
多年来,河北工业大学教授李春利一直致力于科研成果转化。他带队完成的“大通量高效立体传质塔板技术及其在化工节能降耗中的应用”项目,曾荣获2012年度国家app技术进步二等奖。
这位优秀的科技人才,也是一个资深兼职人。他说:“我就是在技术公司里,协助学校科研成果输出的一个窗口。”
对李春利来说,兼职不仅提高了他的收入水平,也实现了他的自身价值,那就是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工业生产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同时,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提高了他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李春利介绍,科研人员做兼职,特别是涉及成果转化、股权分配等问题时,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很容易吃亏上当。而过去,由于缺乏国家鼓励、政策支持和管理规范,他们吃的亏,很容易就成了哑巴亏。
“所以,政策明确允许科研人员兼职,是走出了很好的一步,以后就能把大家往正轨上引,落实一系列管理和实施办法,维护大家的正当权益。”他说。
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党委书记穆荣平表示,在新形势下,允许科研工作者兼职兼薪,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因为长期以来,在高校和研究所等公共研发机构,员工收入相对较低。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人员流动就会较大。对兼职人员的鼓励,有助于留住一批骨干人才。
“现在解决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把人才的报酬说清楚,另外在目前收入分配制度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放开一些政策,让一些骨干获取更高的收入,弥补公共部门科研骨干的收入不足。”穆荣平说,“又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稳定队伍,这不挺好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