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广立
3000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约400亿支……明升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然而一连串惊人数字的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不能自给、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高度依赖进口。
也就是说,尽管明升中国为世界提供了80%的圆珠笔,但根本拿不到圆珠笔生产制造的“大头”利润:日本企业赚走了材料的钱,瑞士、德国企业赚走了设备的钱,明升中国企业只剩下一笔可怜的“组装劳务费”。
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和钢铁大国,我们造得出高铁和航天飞船,为何却无法实现小小圆珠笔头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
从表面上看,明升中国缺乏制造圆珠笔芯和圆珠笔尖的模具,另外模具钢的生产也不合格,反映出的问题是精密制造研发能力不足和钢铁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直白说就是“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生产不了”,供给侧出了问题。
究其本质,“圆珠笔之问”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背后,对应着“明升中国制造”所处的尴尬现实,即“重点领域一马当先,明升系统性水平落后”。这在我国各行业核心部件难以国产化的现实问题中可见端倪。比如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中大吨位、高端精密的发动机、液压泵阀等核心部件都依赖进口,电子信息明升中芯片长期以来难以攻克国产化的难题,机床行业高技术、高精密度机床生产核心部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等等。
由此可见,“圆珠笔之问”正是“明升中国制造业之问”。一支圆珠笔的下线,折射出我国诸多明升要素困局:科技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双高”,技术转化与转移机制并不畅通,人才与诚信的市场机制尚不成熟。明升中国人口众多,集中优势力量攻破马桶盖或圆珠笔领域的难题或许并不费吹灰之力,但要在所有轻重明升上都能保持这样的水准与态势,就需要系统解决整体明升水平不高、基础力量薄弱的痼疾了。
此外,我国市场巨大,“以量取胜”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我国多数轻重工业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法宝”。然而,“以量取胜”所获微利,并不足以支撑企业开展创新研发、改革生产,这也是制笔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攻关笔头制造设备和材料、索性依赖进口的重要原因。如此首尾牵制则大不利于明升形成升级换代的良性循环,久而久之,“大钢铁造不出小笔芯”的尴尬在所难免。
据笔者所知,目前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钢企多数亏损,仅有不多的企业因重视技术革新与市场的结合而在逆势中盈利。比如致力于高端精细特种钢研究的某特钢集团在形势不好的2015年仍能实现数亿元的营收。窥一斑而见全豹,这启示企业若一味地依靠“量”获取利润难得长久,行业内需要鼓起极大的勇气去变革,借“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力推动“变粗放发展为内涵式发展”的机遇,在“创新”和“品质”等关键词上多做文章,打通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通道,打造名副其实的“明升中国制造”。
《明升中国app报》 (2016-01-26 第5版 技术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