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近日,退役仅一周的刘翔回到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作为该校体育管理专业一年级博士生,拜访导师和校长,听取老师们在学习方面的指导建议。据刘翔前保障团队的负责人李国雄介绍,刘翔是去商讨博士阶段的相关课程如何安排。顺利毕业后,“翔飞人”将成为一名体育管理学博士。
这一消息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其中的一大“看点”是,刘翔早在10年前,就已被录取为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的研究生,攻读体育管理学方面的硕博连读课程,可直到10年后,还没有完成学业。舆论质疑,这是否是对刘翔的特殊对待,因为该校有政策规定,所有学生必须在5年内完成硕博连读的学业。
在笔者看来,学校应该回应舆论的质疑,因为这关系到对每名学生的公平,以及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保障。从多元录取标准角度看,大学录取奥运冠军,并非不可,但是,在培养过程中,应对“明星学生”一视同仁,要求其必须达到学校的培养标准才能毕业。如果大学对“明星学生”给予特殊对待,在培养过程中“放水”,只会败坏学校的形象,是拿学校的学位资源去和明星交换。
一直以来,社会舆论对大学录取奥运冠军读本科、硕士或博士,充满争议。争议内容有二,一是该行为降低录取标准,二是这种做法涉嫌学校给冠军送文凭、学位。前一方面争议,是因为我国高校当前招收学生,基本采取统一的分数标准——按照学生高考、考研、考博的分数录取,如果从分数标准看,奥运冠军显然难以达到高校的入学条件,但其实高校录取学生不能采取单一的分数标准,而应该采取多元评价、录取。在国外,世界一流大学也录取体育明星,其采用的就是多元评价,在美国名校评价申请者的评价指标中,运动队表现、特长是重要的指标,且占很大的权重,甚至超过SAT的权重。
针对第二个争议,大学录取学生的渠道、评价体系可以多元,可是对所有学生的培养质量要求应该是一致的,不能因学生的身份而降低对其质量的要求。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学对体育明星一视同仁,严格按照学校的管理规定,对超期未完成学业的学生进行清退,其中也包括录取多年却没有完成学业的奥运冠军,这给社会传递了积极的信息——体育明星在大学里不是那么好拿到学位的,录取了不认真学习,也会被大学清退。
当然,简单按求学年限来清退未按时毕业的学生,严格说来并不合理。在国外大学,延长攻读硕士、博士年限的大有人在,大学更应该加强过程管理,对学生的求学过程给予关注,在培养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求学情况进行淘汰。
回到刘翔攻读博士这一问题上,舆论不必纠结大学为何让他硕博连读,而要关心学校究竟是怎样培养、管理这名体育明星的,是否坚持和其他学生一样的标准。学校眼下要做的是,向社会公开刘翔被录取之后的求学表现、成绩,以回应社会舆论的质疑。有媒体报道,刘翔被录取为硕博连读后一直没有来学校报到,现在只是到学校报到开始学习。如果是如此,刘翔还只是开始攻读硕士课程,并没有进入博士阶段;如果不是如此,刘翔早已开始硕士课程学习,那么其求学的情况如何应该给公众一个交代。
总之,大学应以事实告诉公众,以多元评价录取学生,是否对所有录取的学生坚持一样的培养标准,否则将会影响学校的公信力,让大学招收体育明星读书这件事,本来很正常,却变得不正常。(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明升中国app报》 (2015-04-30 第7版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