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特风暴荡浊流 |
社交媒体重塑app家谈论性别歧视方式 |
|
图片来源:Vasava
去年4月,Fiona Ingleby在推特网上发了一条信息,称对某期刊的同行评议过程表示愤怒,她当时并未期待会有多少人回应。英国苏塞克斯大学进化遗传学家Ingleby在推特网上只有100多个粉丝,她认为自己可能只会收到几条同事发来的表示同情的回复。然而,让她始料未及的却是如潮水般涌来的回复。
在这个由4条信息组成的推特留言中,Ingleby详细说明了美国《公共app图书馆·综合》期刊的一名审稿人试图搪塞她关于从博士到博士后学历转变之间性别差异的发现。这名审稿人辩解称,男性“有着更好的健康和耐性”,并补充说如果在该文章的共同作者中增加“一到两名男性”会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出乎意料的是,Ingleby收到的却是暴风雨一般袭来的推特留言,相关回复超过5000条,最终该期刊进行了公开道歉。“事情的进展真像发了疯一样。”Ingleby说,“我不得不关掉邮件中的推特网回复提示。”然而,她的经历并没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
社交媒体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讨论app领域一直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2014年11月,一名欧空局(ESA)的男app家穿着一件印有半裸女性图像的衬衫参加一次重要媒体活动,随后在推特网上掀起了一片谴责之声。推特网也是首个让诺贝尔生理学或明升手机版奖得主蒂姆·亨特所说的“女人进实验室是给男人添麻烦”浮出水面的社交媒体。今年10月中旬,当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外行星学家Geoffrey Marcy侵犯女学生长达10余年的消息被揭发后,很多天文学家也纷纷选择通过推特网表达他们的愤怒。
勇敢新世界
2014年11月12日,ESA“罗塞塔”号任务使“菲莱”号探测器登陆彗星67P,这是空间探测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然而在互联网的一个角落,“罗塞塔”号登陆的日子可能会通过另一种方式留在记忆中,那就是Matt Taylor衬衫上衣着暴露的女性图片。Taylor是“罗塞塔”号项目app家,当他在位于该任务总部的德国达姆施塔特市接受媒体采访时,穿着一件夏威夷风格的衣服。(他的话也极具暗示性,“罗塞塔”号“很性感,但我从未说过她容易得手”。他对采访者说。)很快,随着探测器登陆彗星的历史性时刻走进公众视野,Taylor和他的衬衫也被送到了推特网上。
“这一举动让鼓励年轻女性进入app界的机会白白浪费了。”田纳西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计算机程序员Fernanda Foertter说。其他人的回复言辞则更加激烈:“不,我们的领域完全欢迎女性,不信问一问穿这件衬衫的家伙。”来自纽约的一名app记者Rose Eveleth说。
随后,推特网上的反馈从一开始的涓涓细流变得波涛汹涌。11月14日,当Taylor在另一个ESA网络视频中声泪俱下地道歉时,推特网用户关于衬衫风暴的帖子已经超过了3000条。
从很多角度来看,此次衬衫风暴和推特网上其他关于性别歧视的话题并不新鲜。改变的只是言论平台,夏威夷大学基因生物学家、推特网活跃用户Hope Jahren说。“男性似乎总在穿着印有女性图像的衬衫四处晃荡。”她说,“他们周围的女性在回家之后会说:‘真像个小丑,我对这种家伙厌恶透顶。’”但是现在“你瞬息之间就能把想法公布到推特网上”。
如今,社交媒体服务平台就像一个巨大的扩音喇叭,据悉每个月在这个平台上会有3200万名活跃用户。研究表明,这种推特网对话方式能够扩大那些通过传统方式难以扩大的声音。
当app家在推特网上谈论性别歧视和性骚扰问题时,意味着年轻app家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已经有了可以参考的范本。“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会看到别人在这些事件中经历了什么,因此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堪培拉澳大利亚app院性别平等研究项目社会学家Zuleyka Zevallos说。
暴风眼形成
很难判断哪些因素会让一些信息在网络空间中引发风暴,或者哪些话题标签传播力度更强。费城大学研究人员在201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明,一旦互联网内容引发强烈情感反应,就会“像病毒那样蔓延”。市场调研专家Jonah Berger和决策app家Katherine Milkman分析了《纽约时报》网站上的6956篇手机版故事(2008年8月30日~11月30日)后发现,那些可以引发强烈正面情感的故事,比如敬畏、喜悦等情感,更容易被传播;同时,引发愤怒、焦虑和其他强烈负面情感的故事也会促使读者去传播;然而,那些让人产生悲伤感的故事则会减少读者的传播几率。这些近日受到关注的推特网风暴事件大都是受到沮丧、愤怒以及黑色幽默等各种情感的驱使,和上述研究结论相符合。
然而,随机元素也会决定一条信息的传播率。东北大学传播学研究学家Joseph Reagle说,以狮王Cecil的故事为例,这头狮子今年7月在津巴布韦万基国家公园被一名美国游客杀死,该手机版随后成为国际热点话题,并在推特网上引发风暴,一个月内相关标签达到120万条——尽管每年狩猎者都会在津巴布韦杀死数十头狮子。
对于Reagle来说,Cecil的故事还表明了这里所说的“标签话题能动论”。“我们在等待着一类标签话题的出现。”他说,“我们会看到这种标签所具有的重复性。”
目前来看,由流行的标签话题引发的讨论甚至能够改变媒体报道和更广泛的公众讨论焦点。2014年5月开始的“是所有女性”的标签,则是为了回应此前加利福尼亚州的连环枪杀事件,该杀手曾公然说他的动机是厌恶女性。为此,女性利用这一标签把该暴力犯罪事件和日常性别歧视及性骚扰事例相关联,从而引起了新一波的媒体报道。“这是社交媒体中的一些标签话题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这些标签话题最终本身成了手机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女权主义媒体学者Samantha Thrift说。
移动靶标的意义
考虑到社交媒体会颠覆传统的社会结构,对于那些像亨特一样的掌握权力的人来说,如果发现自己处于推特网风暴中心,一定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不安。但是很多女性在社交媒体上讨论性别歧视、女权主义和性别问题时,却会受到严苛的回击,包括从言辞上的攻击到人身方面的威胁。当Eveleth对Taylor衬衫事件予以批评回应后,她甚至受到了死亡威胁。
对她评论的回应既快又狠。“在随后的72小时内,我受到了各种死亡和强奸的威胁。”缅因大学古生态学家Jacquelyn Gill说,“人们在没完没了地浏览那些标签。”
面对这些威胁,一些app家开始重新思考他们应如何参加线上性别歧视问题讨论。一些app家则直接退出社交平台;还有一些人因为暗中受到恐吓,试图找到更安全的方式进行网上社交。一名曾遭遇网络性骚扰的女权研究人员现在利用一个假名发表关于女性的观点,同时利用真名进行常规的推特社交。
一些跟踪社交媒体的研究人员试图理解网络上关于一些问题的激烈讨论是否会在真实世界中产生影响。然而,其中的难点在于如何测量这些效应。
其中一种方法利用了网络分析手段。宾夕法尼亚州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一个计算机研究团队跟踪了2011~2014年间20次推特风暴前、风暴中和风暴后的用户互动信息,这些风暴事件大多以兴趣广泛的目标事件为中心。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事件并没有在参与者之间产生持续的联系,这表明互联网通常不会对一件事情形成持续性的讨论或是越来越大的持续关注度。
尽管社交媒体有助于创建一个讨论性别歧视和其他社会歧视现象的“社区”,然而要想获得真正的平等,仍需要大学、政府和其他各个机构之间的合力。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Thrift仍然认为,当前app家之间的社交媒体对话存在很大价值,她认为这可以作为一种公众教育的渠道,同时也是带来具体改变的第一步。“这极为重要。”她说,“如果我们不把一些行为叫作性别歧视、性骚扰或是女性厌恶症,那么这些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红枫)
《明升中国app报》 (2015-11-18 第3版 国际)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