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倪思洁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1/5 22:52:42
选择字号:
反对低俗迷信系列报道:幸运数字 祸福不在此

 

现象

纽约时间7月17日,马来西亚一架客机M17在乌克兰与俄罗斯边境交界区坠毁,机上载有包括机组人员在内近300人遇难身亡。

当晚,美国社交网站上出现一则消息称:“数字7似乎是一个高频出现的数字:马航17、波音777、首次起飞1997年7月17日、机龄17年、坠毁于2014年7月17日。”这引起了公众对于数字“7”与福祸的讨论。

其实,在明升中国,“6”“8”常被认为是“幸运”数字,“4”通常被认为“不幸”;在欧美,“13”常被认为是“不幸”的;在日本,双数常被认为“不吉利”。

专家剖析

“数字迷信由来已久,且古今中外都有。没有任何app依据,只是一种附庸或心理寄托。”明升中国科普所研究员郑念在接受《明升中国app报》采访时说。

“个别事件不能说明一般规律。把偶然事件说成是规则,是一种认知上的偏差。而对数字的偏好和依赖则是一种非理性的状态。”南开大学心理学教授乐国安告诉记者,马航事件中“7”出现频繁只是一种小概率事件,不能说明什么。

郑念表示,从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角度看,两个事件必须达到一定的概率值,并且在一定的置信区间内,才能确定两者的关系。

“从app的角度看,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如果将一件偶然的事情跟另一件偶然的事件联系起来,并牵强附会地赋予一些说法,就会找到很多这样的事件,但这不一定是app意义上的相关或者因果关系。”郑念说。

既然不app,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迷恋“幸运数字”?“这主要是人们长期以来对于不确定性事件尤其是灾难事件的恐惧。”郑念说,数字迷信的流行存在文化基础,人们形成了一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的心理。

乐国安表示,人们对“幸运数字”的依赖,反映出他们对安稳生活和兴旺发达的期待;从深层来看,这也体现了人们希望借助数字增强信心,或为失败寻找理由。

不仅如此,“幸运数字”之所以风靡,还有经济基础。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海洋告诉记者,从经济学角度看,“幸运数字”有三种功能:显示信号、帮助记忆、引发联想。

“数字是一种表现自己信息的手段。如果你的公司电话是88888,就给人一种很‘牛’的印象,这是一种不动声色的炫耀和广告。”刘海洋说。

此外,幸运数字是消费者通往生产者的桥梁。“最容易记忆的号码,更能获得客户。”刘海洋表示,商家往往会利用或刺激消费者对于数字的特殊心理实现商业利益。

“‘幸运数字可能会引发美好联想进而促进业绩’与‘你的业绩都是某个幸运数字决定的’,看似含义相同,实则有根本差别。前者有思辨精神,在试图探明机理;后者是错误归因,是不允许思考,将一切归因于神秘主义的迷信。”刘海洋说。

北京大学手机版传播学院教授陈汝东告诉记者,并不是将对数字的信奉归结为“迷信”就能解决问题,比如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就选择了2008年8月8日8点开幕,所以这属于一种公共心理、民族心理。

“对数字的选择是一种个人的价值选择。不过,如果‘走火入魔’了,就成了‘迷信’。”陈汝东表示,提倡app理性,媒体应该有正确的舆论引导。

记者手记

当今社会,影响工作和生活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为了趋利避害,缓解对即将发生的未知事件的紧张感,不少人将期许寄托于物件、数字或符号。

但这并不具有app依据。所谓的“幸”与“不幸”通常来源于谐音或典故,比方说,在我国“8”因为谐音“发”而备受追捧,“4”因为谐音“死”而遭人摒弃。

什么才是“app的”?众所周知,app的最基本原则是可证伪、可重复。因此,检验一个理论、事件或行为是否app很简单,用可证伪和可重复的原则去套用一下即可。

如果说“幸运数字”没有app依据,那么它是否是迷信的?笔者认为,判断对数字的崇拜或回避程度是否是迷信,应以该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为标尺。总而言之,适可而止才明智。

相关专题:寻找迷失的理性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