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张勇军 来源:武汉晚报 发布时间:2013-4-18 13:40:07
选择字号:
他是2010年湖北高考第88名,也是“口诛笔伐”母校的“刺儿头”
复旦学生数次抨击母校学风沦丧 单方面宣布退学
因为抨击母校,关于他的笔战骂战至今未停

袁涛在江西卫视参加电视节目的截图。
 
2012年12月29日,湖北襄阳籍学生袁涛单方面宣布退学。这一天,他在人人网上发表文章《再见,“自由而无用”的复旦》,宣布退学。
 
可能,他是复旦大学史上,第一个因“看不起学校”而退学的学生。
 
2010年,袁涛从襄阳四中考进了复旦大学。读高中时,他是襄阳四中的“奥赛班班长”,也是“省级优秀团员”。
 
4月10日,春光明媚。上海复旦大学,校园平静、从容。
 
此前,袁涛数次抨击母校,言辞犀利。从筷子事件、募捐事件,到插班生事件,原本默默无闻的袁涛,一步步成为复旦大学系列“维权事件”的主角,并陷进了舆论漩涡。
 
一场关于袁涛的笔战和骂战,在复旦大学、乃至全社会,持续了一年多,这场争论至今未停。
 
宣告退学
 
4月10日下午3点,上课期间的复旦大学南区学生宿舍,没有喧嚣。因为彻夜“写小说”,袁涛起床不久。打开一楼宿舍的防盗门,他探出头来,对记者说声“你好”,然后招呼记者进楼。
 
袁涛身材瘦小,戴眼镜,语速缓慢、从容。很难想像,他就是人人网里骂遍“复旦大学校长、老师、学生”的“彪悍学生”。
 
2012年12月29日,袁涛在人人网发表文章《再见,自由而无用的复旦》,单方面宣布退学。他在文章中称:复旦,早已不再是校歌里的复旦,“我对复旦的肄业证已没有兴趣。”
 
袁涛说,大三期间的住宿费已经交了,他可以继续住在寝室。此外,他在学校做自己想做的事,还可以减轻父母的担忧。
 
一手把袁涛从襄阳招进复旦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冯玮说,严格上来说,袁涛还没有办理退学手续,目前仍是复旦大学的学生。
 
陷入“迷惘”
 
591分,湖北省高考第88名。这是袁涛的高考成绩单。
 
2010年7月,他在北京一家餐厅打工时,就被复旦大学“预录取”了,“预录协议是爸爸帮我签的,并非外界传言的复旦大学降分录取。”
 
袁涛曾把大学看成“天堂”:思想自由,学风严谨,氛围浓厚;学生专心读书,相互交流;老师对学生负责,专注教研。
 
大一时,刚开始还觉得“好玩”的袁涛很快发现,“这决不是我想象中的大学,更不是想象中的复旦。”
 
“有的老师上课就是念PPT,再就是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一点营养都没有,上课毫无意义,还不如自己看书。”他陷入了迷惘,期中考试之后就萌发了退学的念头。
 
袁涛在大一选修了10多门功课,一学期下来挂了2门,成为班上的倒数第二名。
 
期末考试时,有一门功课是《手机版思想》,袁涛文不对题乱写一通,但最后竟然拿到了B+。“几乎所有人都是B+”,他认为“老师不负责任,乱给分。这能证明什么本事?“
 
此时的袁涛,和寝室的同学来往并不多,”同学们的学习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把成绩搞上去。“他觉得自己“格格不入,融入不了”。
 
“笔战”复旦
 
一个偶然事件,让袁涛成为复旦大学的名人。
 
2012年4月,袁涛正在读大二,在学校食堂吃饭时吃出了筷子的木屑,“筷子完全腐了,我反映了很多次,食堂就是不换。”
 
他在网上发帖《友情恳请复旦食堂换筷子》,称“如果两周内复旦南食不换筷子,届时我会把筷子全部换成新的,紧接着会在南区食堂门口举行折筷子大赛,全程录像。”
 
他的这篇网络日志,一天点击量就上万。第二天,食堂悄然更换了筷子,同学们称袁涛为“筷子哥”。
 
舆论的力量,和解决问题的效率,给袁涛带来了空前的成就感,他由此学会了利用网络平台来表达“意见”。
 
高中校友石健患脑瘤,并不相识的袁涛,牵头策划了“石健加油”全国高校募捐活动。第一周,他们就募捐了30多万元。
 
袁涛在复旦大学的募捐并未获得校方允许,他和几名襄阳校友在学校食堂门口发传单时,遭到了保安的驱赶。
 
袁涛觉得学校很冷漠,回到寝室后辗转反侧。“这是个导火索,我把两年来对学校的不满全部发泄出来。”当天,袁涛在网上写了一篇长长的日志:上乒乓球课不准穿牛仔裤、学校没有快递点,均被他提及。
 
“如果以后混好的话,一定给上海交大捐款,希望交大越办越好。”在文章的最后,袁涛因为“募捐受阻”的一句气话,让他站到了复旦大学“爱校学生”的对立面。袁涛本想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发发牢骚,但引来了铺天盖地的骂声。
 
校园广播公开“讨伐”
 
2012年7月,复旦大学发生拒录5名“二本院校”插班生事件。
 
袁涛调查后认为,复旦大学先允许学生考试,成绩合格后又拒绝录取,这是复旦大学的错。
 
他发表《复旦,你的校训丢了——“插班生事件”始末和真相》,大量举证抨击复旦大学,认为“复旦的错,却让考生们承担不利后果”。
 
袁涛的“维权”之举,没有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反而引来不明真相的谩骂。
 
这一次,几乎没有人支持袁涛,这让袁涛感到“很邪门儿”。
 
2012年12月,袁涛发表《薄学而渎职的复旦》,抨击“复旦学风沦丧”,讽刺“有的老师读的书还没有写的书多”。
 
让袁涛难以接受的是,复旦大学校园广播公开发表一篇“讨伐”他的评论文章。至今,他仍将这条4分59秒的广播录音,存在自己的手机中当作起床闹铃。
 
对学校彻底失望了,袁涛决意退学。
 
冯玮认为,自古以来,文人强调怀疑、批判精神。他认可袁涛的这种精神,但不认可他的偏激行为,“他对复旦大学的认知是片面的。”实际上,复旦大学相对比较自由和宽容,袁涛退学事件至今,学校主要领导并未在意此事,也未发表过言论,“可能是他希望以这种方式来吸引别人注意。” (原标题《复旦襄阳籍学生袁涛退学始末》)

高中老师眼中的袁涛 正直得过了头 遇事执拗

袁涛退学,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将此事上升到了反思高校教育本身,从而成为社会公共事件。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学生?为何走出这一步?高校教师怎么看退学事件?日前,本报记者采访袁涛的高中老师,了解“特立独行”的袁涛。

高中班主任:袁涛退学在意料之中

高志杰,襄阳四中的老师,他曾是袁涛高中3年的班主任。

他说,前几天听到同事谈起袁涛退学事件,他特地看了江西卫视关于袁涛的《深度观察》,“我坐在椅上沉默了很久”。

在高老师的记忆里,袁涛家境贫寒,父母在襄阳城区蹬三轮车谋生。袁涛很正直,善良,也很聪明,学习非常勤奋,但有些正直过了头,遇事执拗,不太注意方式。

“班主任喜欢拖堂,英语考试简单……”高老师认为,老师们对袁涛的帮助特别多,但他揪住老师的小问题不放,提出的问题很尖锐,反映问题的方式不妥当,“他完全可以跟我们当面沟通,而不是直接向领导反映。”

即便如此,高老师等人还是能包容他。“袁涛的退学,可能还是高中思想的延续。”高老师认为,他从来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

襄阳四中有关老师称,他们准备劝说袁涛,希望他重返课堂完成学业。

武大教授:他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在高校从事教育40年。

他说,对于高校教育,他深有体会。对于袁涛所反映的高等教育问题,他不否认,“目前,高校教育确实存在教风、学风缺陷,这些问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尚重生也说,他在与90年后大学生座谈中了解到,学生对堕落的教风存在意见。

周运清认为,即便是高校面临这样的问题,但还是培养出了不少好学生。因此,袁涛还是应该读书。

他认为,其实,大学还是有很多好的东西,例如,“老师带学生搞实习,做调查,学生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培养能力。”此外,学生还可以听喜欢的讲座和专业课,关键是学生自己在大学做了什么,有没有发现好的东西。

“你如果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完善的学校体制上,寄托在良好的条件之上,那没有学校可以做到。”周运清认为,一个人要善于在不同条件下、好的或不好的环境下,吸收正能量,这才是成就未来的好办法。这是个学习态度的问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