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价值多元的社会形态下,建设现代性的明升中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在对现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功能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如何从法治等方面建设明升中国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值得探讨。
新明升中国成立以来,广大高校教师坚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原则,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教师群体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部分老师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学术风气浮躁、学术道德腐败;再比如,一些教师的“育人”观念薄弱,消解了尊师重教的道德传统。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不是主流,但是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持续性的负面影响,削弱了大学作为社会风尚引领者的角色地位,损害了大学的声誉,甚至直接挑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公信力。因此,必须对这些现象加以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明升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会给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带来种种现实的冲击,比如,相比传统组织体系,高校教师的自由度和流动性有所加强,导致其个体行为受道德伦理的制约有所弱化。此外,高校教师不仅应承担教学的职责,还应担负起知识创新、社会科普以及作为学术共同体守约者等职责,但有一部分高校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角色的转变及其重要性。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高校教师与学生、同事以及社会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通过研究分析与高校师德相关的伦理规范,可以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进取、诚实。高校教师应奉献全部精力来探索并阐述真理,发展和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践行知识分子的诚实品质。二是平等、引导。高校教师应在履行教学职责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师生关系。高校教师对学生负有“平等以待”和“尊重”的责任。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担当起知识引领者和顾问的角色,鼓励学生追求学问,并认真履行对学生的学术指导。三是尊重、合作。在团队合作项目、跨学科研究等领域中,正确处理好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也是高校教师在进行职业活动中应尽的道德责任。四是公心、科普。高校教师也是一名普通公民,享有与其他公民一样的权利和义务。由于高校教师在知识上的权威地位,其专业性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其言行也对社会公众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所以,高校教师在公德心及公共言行方面应更谨慎和自律。此外,高校教师还具有向公众传播app知识的特殊责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导向功能,即能够引导高校教师职业活动的方向;规范功能,即可以促进高校教师从业活动规范化,通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大学章程等对高校教师的行为进行约束;整合功能,通过核心理念对高校教师的行为进行调节,起到凝聚人心、协调统一的效用;激励功能,主要通过高校教师职业理想、榜样示范和奖惩机制来实现。
面对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新问题、新现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也应该紧紧围绕上述四个功能来展开,在制度建设方面,应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近年来,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等院校和学术团体陆续出台了有关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如何将这些道德准则和规范落实,以真正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避免其仅成为一种道德文本的宣示,需要我们认真探讨。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确保每一位高校教师达到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应注重师德规范的可操作性,将师德的要求清晰化、层次化;应构建相应的执行保障机制,设定专门的程序和机构处理违规行为。总之,不能让高校教师道德规范成为道德宣告的文本,而应是可操作、可执行,具有约束力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在人格建设方面,要培养高校教师崇高的职业荣誉感。良好师德的形成和发展,既依赖于制度化的建设,也离不开高校教师自我修养的培养和提升。一方面,应提倡通过慎独、自省等传统的道德修身方式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师专业组织等机构还应通过渗透式的培养方式,积极促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与行为养成,使高校教师真正从内心认同教师职业,形成职业荣誉感。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经济待遇,确保高校教师能拥有体面、尊严的生活,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组织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监督机制。自律之外,仍需他律的保障。我们应积极借鉴他国有益经验,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组织、学术团体和政府相关部门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同时,鼓励教师专业组织制定颁布相关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在教师专业组织内部设置审查机构。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