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彬
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国家针对贫困地区考生制定了贫困专项计划。根据该计划,天津大学将专门安排30个贫困地区招生名额。除此之外,今年天津大学的招生政策将不作大的改变。在接受《明升中国app报》记者采访时,该校招生办公室主任李振宇也强调,高考招生政策需要一定时期的稳定性。
自主招生如何走下去
在李振宇看来,在国家没有对高考招生作出重大调整的前提下,各高校自身的招生政策如果在某段时间内变化较为频繁,其导致的后果便是学生和家长的无所适从。招生政策需要一定的持续性。只有这样,基础教育才能很好地加以适应。
然而,相对于一般高考的政策调整,各校的自主招生政策自其出现之日起,几乎每年都会出现重大变化。对此,李振宇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自主招生的变化有其一定客观原因。高考政策相对成熟,能调整的空间已经不大。但自主招生出现不过十年。到底怎么走,走到什么方向,目前各高校还处于探索阶段,这就造成每年的政策总有些变化。”李振宇说,而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自主招生的总体目标有一个明晰的界定。
李振宇表示,现行自主招生制度对高校选拔怎样的学生定义得相对模糊。“如果选择偏才、怪才,那么,如此多的高校进行自主招生尝试是不太合适的。因为没有那么多偏才、怪才,而且他们也不是通过一场考试就能选拔出来的;但如将自主招生倾向于选拔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学生,那么目前高校5%的自主招生规模显然有些偏小。”
“招生的主体是高校,其自主权也应在高校。虽然现阶段国家的调控有其必要性,但目前实行自主招生的院校基本是国内顶尖院校,能很好地约束自身行为。”他说,对于这些高校而言,5%的自主选拔比例是不够的,而是要经过一定时期的探索后,逐步增加比例,最终过渡到全部自主招生的模式。
隐性因素制约招生改革推进
近几年,虽然招生改革在持续推进,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对此,李振宇表示,在改革过程中,招生因受社会高度关注,成为了显性的因素,而更多隐性因素在制约改革的推进。
“依然以自主招生为例。”李振宇说,一些人觉得国外在自主招生中有很多成熟的经验,为何国内高校不借鉴,而是走了这么多弯路。其实中外国情有很大差别,不能一概而论。
在学习生涯选择的问题上,国外学生的选择非常多样化,国内学生相对狭窄。究其原因,这既是源于学生观念的不同,同时国内的用人制度太注重学历。这也使得学生不得不扎堆挤名校,否则就可能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这些问题看似与招生无关,但其实对招生改革具有莫大的影响。”
再比如招生公平性的问题,尽管很多学校在招生中都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名额投放。但李振宇坦言,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农村学生减少的根本原因是基础教育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贫困地区的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基础教育。”换句话说,高考招生看似阶段性很强,其实是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密切相关的。因此,要解决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明升中国app报》 (2012-04-18 B3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