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叶铁桥 来源:明升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2-3-27 9:33:30
选择字号:
中青报:大学校长公选走完第一步
 
经公选选出的东北师范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两所高校校长,公示时间于3月26日结束。
 
3月20日,教育部在网站公示了首次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公开选拔结果:东北师范大学校长拟任职人选是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益春,西南财经大学校长拟任职人选是现任重庆大学副校长张宗益。同时,教育部还公示了东南大学、山东大学等6所直属高校总会计师的公开选拔结果。公示时间为一周。
 
26日上午,明升中国青年报记者根据公示公告致电教育部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工作办公室,询问是否收到对公示对象的有关意见和建议,但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称,未经授权不方便说。
 
记者发现,3月25日,教育部网站上刊登了一篇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答记者问的文章,对公选校长及总会计师工作作了回应。
 
文章称,教育部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试点工作,是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直属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推进直属高校事业app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事实上,自2002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在二十余所直属高校进行了副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但公开选拔校长还是近年来的首次。
 
文章介绍,教育部专门成立的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工作办公室事先制定了《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试点工作方案》。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借鉴了境外部分大学遴选校长的经验,参考了有关地方公选省属高校校长以及中组部、国资委公选央企高管的做法。“根据工作方案,此次公开选拔校长共有报名、职业素养综合评估、面试、组织考察、决定任职人选5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配套办法”。
 
此次校长公选试点,主要执行机构为专门的遴选委员会。据介绍,该委员会由主管部门、高校领导和公选职位所在学校代表等三方面人员组成。遴选委员会主任由教育部分管高等教育的部领导担任,副主任均为直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和高校干部管理部门负责人,24名遴选委员会成员中有20名来自学校方面,占遴选委员会成员总数的83.3%。
 
此次公选试点的程序是,先由遴选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对报名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应具备的素质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每个职位视情况遴选出3至5名面试人选。面试采用竞职演讲、考官提问和民意测验的方式进行。面试在职位所在的高校进行,学校干部师生代表全程旁听并进行民意测验,以投票方式推荐2至3名心目中合适的校长人选。然后是差额考察,每个职位由遴选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按1∶2的比例集体研究提出考察人选,实行差额考察,最后由教育部党组讨论决定拟任人选,并进行公示。
 
公示与民意测评令此次公选有进步意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公示环节确保了师生对校长选拔的知情权。而在公选学校师生代表中进行民意测验,体现了师生对校长选拔、任命的参与权和表达权。
 
熊丙奇一直对过去任命校长的方式很反对:“如果师生对校长的遴选都不知情,无法参与、决策,校长从天而降,这个校长会对师生负责吗?会接受师生的监督吗?他就难免只能对委派他的上级负责,只关注自己能否尽快取得政绩,甚至盼望着被上级赏识,尽快再升官离开校园。”
 
不过有声音认为,民意测评只是走过场。熊丙奇说,如果大家都是这种心态,结果可能真是走过场。“既然有民意测评,为何师生不珍惜这一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要求测评意见当场公开呢?为何要配合演戏呢?”
 
他因此认为,相对于此前的校长选拔,这一次的公选有进步意义。
 
事实上,公选校长在明升中国并非首次出现。早在1995年,时任同济大学副校长的智能控制专家吴启迪就被公选为同济大学校长,她也被普遍认为是明升中国第一位经民主推举产生的大学校长。
 
今年两会期间,这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也告诉明升中国青年报记者:“不管是当年还是现在,无论如何,要选择一个学校的领导,多听听学校师生员工的意见还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参加公选的报名人员资格,教育部文章称,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还要求“人选无论是来自何处,必须具有管理工作经历”,并且体现职位所在高校特色,如要求东北师范大学校长熟悉师范教育办学特点和规律,西南财经大学校长熟悉财经教育办学特点和规律等。
 
文章称,为保证此次公选试点的公平公正,教育部在试点中注意了扩大民主、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强调公平竞争并努力确保竞争环境的公平,同时还强化了监督,“对公选进行全程监督。面试、面谈进行现场录像,留用备查”。
 
此次公选难做到专业化、职业化、去行政化
 
对于这次公选,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杨春时评价说,从这次改革试点的举措看,“校长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仍然有浓厚的隶属关系,改革不算彻底”。
 
民主党派农工党中央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的提案称,大学校长“公选”的主持部门仍是政府部门,并设置了难脱“行政化”窠臼的行政资历要求,与建立现代化大学制度的目标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熊丙奇也认为,校长要专业化、职业化、去行政化,但此次公选恐难做到这“三化”。
 
他说,遴选委员会人员组成很关键,“目前还是教育主管部门来主导,但从长远看,公办大学应该探索建立由政府官员、人大代表、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校友代表、社会贤达组成的大学理事会,在选拔校长人选时,设立对理事会负责的校长遴选委员会,按照学校校长任职条件,公开选拔校长,把校长候选人名单提交教育主管部门任命。这样选拔任命的校长,就摆脱了官员身份,而体现教育管理岗位对校长职业化的要求,也会转变校长的办学思路”。
 
今年2月,教育部表示,今年要完成50所高校党委、行政换届工作。教育部表示,这次高校的公选校长试点工作,是为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积累经验,并称将继续推进公开选拔工作,扩大试点范围,同时不断完善公选工作办法,提高公选的app化水平。
 
熊丙奇说,公选校长应该说迈出了第一步,但未来需要走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崎岖坎坷,“需要以改革的精神,去面对阻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