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龙九尊 杨琪 来源: 发布时间:2012-3-10 10:10:43
选择字号:
科技经济怎样结合 改革评价体系融合“两张皮”
 
■本报记者 龙九尊 杨琪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手机版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问题是,科技与经济怎样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这个“古老”的问题给出新解。
 
症结:体制性障碍仍在
 
“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已经探讨了几十年。”全国政协委员、明升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才让对此深有感触。他说,1985年的科技体制改革,就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
 
才让回忆,当时脱节主要缘于计划经济体制。科研机构都是附属于政府,由政府安排科研项目,进而安排成果应用与推广。科研人员不用考虑推广,企业也没有原创动力,等着国家输送技术。
 
“现在体制、机制上旧的‘两张皮’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才让对《明升中国app报》记者表示,现在科研人员应该在立题的时候就考虑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但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程惠芳的观察中,体制性问题依然是阻碍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大障碍。它的阻力如此强大,以至于科研人员无法投身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她接受《明升中国app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中,高校的导向是重点学科、博士点建设、重点专业建设等。在考核的表格中,需要填写的是A类论文、SCI以及获奖情况等。而企业的导向则是经济效益。
 
“高校的教授和企业一起做,很多东西没法发表,因为涉及商业机密。”程惠芳有过深刻体会,她和一些企业合作过,而且给企业带来不错效益。但在考核时,这些内容却算不上。
 
“这样的话,根本就不能结合,体制上就是障碍。”程惠芳说,受制于具体的考核评价,高校教授很难去考虑推广、明升化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褚君浩对《明升中国app报》记者表示,科技和经济之所以不能紧密结合,也跟科研人员和企业家的观念差异有关。有些科研人员觉得明升化挺麻烦,不如写写论文。而企业家会担心,“你写论文还行,做明升是不行的”。
 
褚君浩的看法在企业家那里得到印证。全国人大代表、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接受《明升中国app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科研与经济脱节,主要在于科研单位研发的产品不能跟进、不符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也有原因,有些企业的生产工艺,达不到科研成果转化所需要的科技标准。
 
破解:首先改革评价体系
 
“要结合,首先就要改革评价体系。”程惠芳语气激动。她建议把评价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学术的评价,主要考核论文质量,看理论贡献;另一类是应用性评价,主要考核在生产力转化、新产品开发方面的贡献。
 
程惠芳认为,如果国家层面肯下决心,改革起来难度实际上不大。按照她的设想,可以由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三个部委联手推动,如果国家一流的大学改革了,地方高校跟着改,那就会慢慢变革。
 
事实上,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改革的迹象。一些科研重大专项,必须以企业为主去申报,高校必须和企业联手才能拿到经费。在程惠芳看来,“这就是一个改革”。
 
李振江认为这样还不够,必须加快科研的市场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团队,独立承担科研项目,这样科研团队能够和企业紧密联系起来。
 
才让觉得,尽管现在企业已经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但研发能力、创新意识、经验和团队都还不足,企业更多体现出技术创新“载体”的含义,还应注意发挥其他技术创新群体的主力军和方面军作用。在某些涉及全局、全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上,应该由国家、行业主导而不是由单一企业主攻。
 
他分析说,由于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必然存在技术封锁,因此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必须由国家来支撑,一旦突破,将使整个行业得到整体提升。
 
作为一位app家,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徐銤对《明升中国app报》记者表示,在科研和经济的结合中,技术的研发、验证、应用、推广每一步都必不可缺,app家首要的工作是把研发和验证做好。
 
《明升中国app报》 (2012-03-10 A1 明升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