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为沾了‘核’字,就认定为核事故。与日本福岛核事故相比,这次法国核爆炸是小巫见大巫。从全球来看,核电发展是一种大趋势。”明升中国原子能app研究院研究员顾忠茂认为——
□本报记者 丁佳
初秋的普罗旺斯,薰衣草飘香。法国马库勒核电站在这片紫色的海洋中已经静静运转了56年。然而当地时间9月12日中午,一声巨响惊动了全世界,这座核电站附属设施核废料处理中心发生爆炸,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
日本福岛核事故尘埃未定,欧洲却又出纰漏,人类的心又被揪了起来。究竟这次事故的性质如何?一直“核心”不改的法国,又是否有必要对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作出调整?
普通的工业事故
尽管事件已经闹翻了天,但核电站附近小镇居民的生活却平静如初。
据法国当地媒体报道,距离事发地点2公里处一家小酒馆的老板娘称,事故发生后,在她酒馆喝酒的核废料处理中心工作人员接到电话,通知他们马上离开此地。然而警报很快解除,学生照例上学,居民照样出行。
果然,当天下午16时,法国核安全局即发表公告,决定解除有关应急响应。核电站所属公司法国电力集团也强调称:“这是一次工业事故,而非核事故。”
对此说法,明升中国原子能app研究院研究员顾忠茂表示赞同,他认为不能因为事故沾了“核”字,就认定为核事故。“有人员伤亡表示这是一次严重的事故,但从目前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它和普通的锅炉、煤气爆炸性质是类似的。”
发生爆炸的是一座核废料处理熔炉,平时主要用于焚烧两种核废料,一种是阀门、泵、工具等反应堆的金属废料,另一种是工作人员的工作服、手套等可燃垃圾。
“这些物品都属于低放射性或极低放射性的核废料,放射性物质剂量极低,不会对周围居民或环境造成影响。这次可能是废料中夹杂了一些易爆炸物质,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与福岛核事故相比,这次法国爆炸事件是小巫见大巫。”顾忠茂分析称。
法国环境部一名官员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说熔炉外面的检测器没有检测到任何放射性物质,而核废料处理中心的建筑也完好无损。
尽管事态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但人类的核能事业已经“伤不起”。12日当天,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称,国际原子能机构已启动了相关的应急方案,并敦促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及时手机版事故后续处理情况。
不会撼动法国核政策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全球核电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多个国家或宣布调整核政策,或干脆决定退出。
但法国一直不为所动。该国领导人一再强调,法国将继续发展核电,国家能源发展布局将不会改变。目前,法国民用核反应堆数量居全球第二,共有58个核反应堆在工作,为全国提供80%左右的电力。
在将近60年的核电发展史中,法国从未掉过链子。那么此次爆炸事故是否会动摇法国人的信心呢?
“法国的核政策其实在国际上都属于相当严格的,技术也比较先进。”顾忠茂告诉《app时报》记者,法国放射性核废料的分类和处理技术都很成熟,尤其是中、低放射性固体废料处置方面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目前我国西北、华北等地区的核项目都在借鉴法国的这项技术。
此次发生爆炸的熔炉,其实就是废料处理的上游步骤。废料熔融或燃烧之后形成的液体或灰尘,都要经过固化处理,再包装填埋。而对核废料的焚烧方法、烟气的排放标准等,法国也有严格规定。
顾忠茂表示:“总的来说,法国核政策不会因为这次事故受到大的影响,因为人类还没找到比核能更好、可以大规模发展的清洁能源。作为一种近零排放的能源,核能是人类节能减排最大的希望。从全球来看,核电发展是一种大趋势。但透过这次事故,我们恐怕还要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
天野之弥也承认,在未来20年内,全球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将持续增长。是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会议将审议并通过一份“核安全工作计划”草案,对全球核安全评估、标准制定、危机应急等提出强化和改进对策,以护佑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核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意义重大
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明升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侯立安在日前举行的“第八届明升中国app家论坛”上指出,核事故具有影响范围广、涉及人数多,作用时间长,可造成较大的社会和心理影响等特点,虽然核技术在应用中采取了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但仍不能完全避免发生事故。
他表示,尽管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各种类型的核灾难事件原因、特点及后果各不相同,但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核事故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性强,需要的救援力量较大,因此,核污染治理一直是环境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侯立安强调,核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必须高度重视,应从日本福岛核事故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在注重源头预防的同时,应积极作好核事故应急准备。
他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核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相关应急标准研究,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加强核应急体系建设,制定完善应急机制,发展核污染控制技术和设备,特别是应急技术和设备,培养高素质应急反应人才,为核应急处置提供制度保障、物质保障和人力技术保障。建立或完善核污染监测网站,扩大监测的内容和范围。发展核污染控制应急净化技术,提高净化效果。开展吸附材料改性研究,开发新型吸附材料。开展固化工艺研究、固化体性能研究和新型固化材料研制,开辟放射性废物处理研究新领域。
《app时报》 (2011-09-14 A1 明升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