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科大曝出内部忧患,4名协助创办南科大的香港科技大学教师先后离开南科大,他们认为朱清时的一些做法违背教育规律,应当先将教师团队、培养方案、管理规范等全部制定完备再招生。然而,朱清时称内地优秀人才争夺激烈,可边干边修,不能完全坐等。(6月18日《华西都市报》)
南科大的改革,似乎由此陷入迷茫。
4名香港科技大学教师与朱清时之争,是如何推进内地教育改革之争。前者的理念很清晰,就是在举办新大学前,必须建立好基本制度,并基于基本制度,构建教师团队,由教师团队参与学校学科、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然后再招生。避免出现学生已经进校,大学章程却未制定好,政府和学校的关系模糊不清,学校的课程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
然而,朱清时的做法也不无道理,如果等所有制度都设计好了再招生,一切可能都会晚了。前车之鉴是,1993年制定好的《明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很多条款直到2010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时仍未落实,其中包括,到上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GDP的4%,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1999年1月1日施行的《高等教育法》也早已规定大学拥有7项办学自主权,但至今无一所大学拥有。
对国内的高等教育改革来说,目前缺的不是理念,也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朱清时正是在以实际行动,推进喊了多年口号,却始终没有实质进展的改革。与此同时,人们很期望有自上而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但自去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至今,自上而下系统推进改革的迹象并未出现。
确切地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大学校长没有行政级别,可南科大有了两名局级副校长;南科大筹建近4年,还没有学校章程,只是在前不久刚颁发《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且这一办法有很多不完善、不明确之处。这恐怕不是朱清时的责任,而是深圳市政府的责任。如果有南科大章程,这些争议都不会存在。
当然,朱清时也需要思考在校内建立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从自身做起,去行政化。在校内的教育、学术管理与决策中,做到行政权和教育权、学术权的分离。对要立志探索高等教育全新道路的大学来说,内部的民主管理、团队的齐心协力、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争取发展空间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就算是“倒逼”改革,也无从谈起。
南科大的改革之路越走越窄,这不是改革者希望看到的,更不是社会和公众希望看到的。因此,有必要多方会诊南科大改革的迷茫,努力使之成为推进改革的良机。切忌把迷茫演变为更大的危机,使南科大的改革路越走越窄,最终无路可走。一旦如此,就不仅是南科大的悲剧,更是全社会的悲剧。
□熊丙奇(上海交大教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