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赵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11-5-4 8:54:41
选择字号:
美app家曾基本准确预测本·拉丹藏身之所
基于概率模型及地理学理论,准确率达81%

地理学家计算出本·拉丹在亚波特巴德的几率达81%。
(图片提供:《MIT国际评论》)
 
如果听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生态系统地理学家的建议,中央情报局(CIA)能更快找到奥萨马·本·拉丹(Osama bin Laden)吗?可能未必如此,但UCLA地理学家Thomas Gillespie与同事John Agnew及一班本科生的预言——他们在200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预测了恐怖分子的藏身之所——绝对不简单。根据他们创建的一个概率模型,本·拉丹有80.9%的几率躲藏在巴基斯坦的阿伯塔巴德,而这里正是他于5月1日晚间被击毙的地方。并且研究人员准确地预测出本·拉丹可能藏身于一个大的城镇中,而非一座山洞。
 
追踪本·拉丹的想法始于Gillespie在2009年教授的一门大学生遥感课程——这位app家的专长便是利用来自卫星的遥感数据研究生态系统。根据来自卫星和其他遥感系统的信息,以及自本·拉丹最后已知位置以来关于他的行踪手机版,学生们创建了一个关于本·拉丹可能在哪里藏身的概率模型。他们之所以预测本·拉丹藏匿于一座城镇是基于一种名为“岛屿生物地理学”的地理学理论——该理论认为,总体而言,与生活在一座小岛上的物种相比,生活在一座大岛上的物种更不容易在一场灾难性事件中灭绝。
 
Gillespie指出:“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你打算尝试和生存,你就要去一个灭绝几率低的地方,也就是一座大的城镇……我们假设他不会待在一个容易被人发现的小城镇中。”
 
他说:“这种类型的恐怖主义的东西并不是我要做的事。但是我们用来研究濒危鸟类的相同理论也能够用来做这件事。”
 
最终,研究人员将目光瞄准了一座巴基斯坦的边境城镇——帕拉奇纳尔,除了其他因素之外,这里还能够获得医疗护理。随后,通过假设本·拉丹葬身之所的特征,研究人员对他所居住的建筑进行了准确预测,例如具有适合本·拉丹6英尺4英寸身高的足够高的天花板,一道围墙,隐秘的居所以及拥有电力系统。
 
Gillespie说,大学生们在这一课题上做出了完美的工作,他将研究结果作为一篇论文提交给一份小型刊物——《MIT(麻省理工学院)国际评论》。第二天,他便惊奇地发现自己的收件箱中充斥着要求访谈的信件,从《今日美国》到Foxnews手机版频道主持人Sean Hannity。
 
这篇论文的准确预测遭到了其他研究人员的质疑,他们认为作者将恐怖分子的藏身之所锁定在一些特殊的建筑物中有些过于自信了。Gillespie表示,这项研究的一个弱点便是缺乏关于本·拉丹位置的硬数据——最近一个信息还是2001年的。至于情报机构是否对他的工作感兴趣,Gillespie说:“我没有接到他们的电话,也没这样期盼过。但是他们显然干了一件漂亮的活儿。”
 
Gillespie表示,他很惊讶于知道本·拉丹的毙命之所与其最后为人们所知的位置仅仅相隔268公里,但对于他藏身在一座城镇中并不感到意外。他说:“山洞太冷,并且你无法看到有人试图接近山洞。”
 
根据Gillespie的观点,这位已故的基地组织领导人在房地产上作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一幢不起眼的房子显然更适合他”。
 
寻找本·拉丹——这位恐怖大亨仅仅是五角大楼寻找的40位“高价值”目标中的一个——副手并未被Gillespie列在自己的工作清单中。“现在,我正在为夏威夷的干旱森林工作,那里45%的树木已经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录。”Gillespie说,“我对将它们从这份名单中除名更感兴趣。”(赵路)
 
美国总统宣布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
 
美国总统奥巴马5月1日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已在美军当天的军事行动中被击毙。
 
奥巴马1日深夜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说,当天早些时候,美军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阿伯塔巴德发起针对拉丹的“定点”行动,双方发生交火,本·拉丹被击毙,其尸体在美方手中并已被海葬。
 
奥巴马说,去年8月,美国情报部门向其通报了有关本·拉丹可能藏身之处的线索,认为他躲藏在巴基斯坦境内。上周,奥巴马认为相关情报已经充分,授权采取针对本·拉丹的军事行动。
 
奥巴马说,其上任以来,一直将捉捕或击毙本·拉丹作为政府反恐战略的优先要务,此次击毙本·拉丹是美国打击基地组织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正义得到了伸张”。
 
奥巴马还表示,他当天就此事与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通电话,称击毙本·拉丹对两国而言都是“历史性的一天”。
 
奥巴马发表讲话时,不少事先得到消息的美国民众聚集在白宫外,欢呼庆祝本·拉丹之死。(据新华社)
 
《app时报》 (2011-05-04 A4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