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盈江地震检讨:7度设防为何在不算太强的地震下损失惨重 |
|
重建之忧
随着应急救援阶段结束,灾后重建面临的首要难题是次生地质灾害。
据《盈江县志》,盈江县的冲积型宽谷平原,是以大盈江为中心,两岸宽阔的断陷冲积形成盈江坝,面积达516平方公里。
2008年的两次地震之后,明升中国地质app院地质力学专家张加桂曾到盈江调研,并联合盈江县国土局干部在2009年的《地质通报》上发表文章《2008年云南盈江地震震害特点及抗震防灾启示》。文中提到,位于大盈江冲积平原上的油松岭乡江心坡村出现了严重的沙土液化现象,并由此造成烈度异常。
沙土液化现象是指,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沙土,其性能发生明显变化,致使其表现出具有类似液体的特征。此次地震后,靠近主城区的贺哈、允昌等五个村庄,已出现沙土液化最明显的宏观标志——喷沙、冒水现象。云南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副处长周光全解释,“在地震高强度作用下,地面瞬间承载力的消失,严重时会让地面塌陷,地上建筑物倾斜,沙水会顺着裂缝喷出来。”
云南省地震局防灾所所长张建国认为,通过地形地貌以及钻探等方式,判断这一地质隐患较为容易。即便如此,地质隐患却仍被长期忽视,“这反映出在选址上存在一些前期工作的不到位。”
《盈江县志》记载,盈江县城及12个乡镇的建设总体规划是在1986年完成。当地住建局官员称,当时勘测水平和减灾意识较弱,并未对地质地貌有足够重视。当地居民也习惯在靠近耕地、方便生产的处所定居。因此,大盈江的堤坝两岸,民居成群。
“迄今为止,最好的办法是尽量避让。”张建国说,不过这涉及重新选址和拆迁,政府阻力很大。地震发生后,德宏州州长孟必光在第一时间回应称“盈江暂时不考虑搬迁,还不到这个地步,灾害尚在可控范围内”。
3月17日,盈江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杨媚对《财经》记者说,上述出现喷沙、冒水的五个村庄、共计200多户,已确定搬迁,选址等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
令张建国担忧的是,目前沙土液化区域及面积仍未能锁定,这项工作作为当务之急应纳入重建规划:“应尽快组织专业队伍对全县进行钻探等方式的勘察,将沙土液化区域划分清楚,否则如果选址不当,房屋建设再好,抗震能力也十分有限,到头来还是重复救灾、重复建设,浪费极大。”
除沙土液化问题外,自2008年地震后排除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98个,其中严重隐患点有52个,至今仍没有解除。这次地震又添防汛压力。大盈江干堤全长82.7公里,截至3月14日,县水利局统计,共有38.4公里受损,其中19.2公里比较严重,最重处达4公里。
盈江县水利局局长闫信泉称:“从长期规划来说,要想让大盈江长治久安,初步评估需要投入资金1.8亿元。”
灾后重建还面临资金难题。盈江县财政局副局长李向宁说,“盈江县财政是靠上级补助的‘吃饭财政’,正常运转可以维持,但建设需求进一步加大,财政压力就会凸显。”
当诸多问题的核心聚焦在资金匮乏,便形成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微妙的博弈。地震发生后,盈江县及各部门均在想方设法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
3月11日下午,国家减灾委工作组在盈江召开工作会议,云南省、德宏州党政领导相继提出在资金上“国家需大力扶持灾区”的请求,云南省民政厅厅长王树芬直接提出了1亿元的应急救援资金请求,会上得到的承诺是5500万元。
盈江县发改局截至3月15日的灾情损失统计称,该县受损金额高达26.8亿元。
德宏州建设局一位官员对《财经》记者说:“这是明升中国国情,你报2,人家给你1,你报1,人家就只给你0.5。现在多报是必然的。”
据了解,县级单位建设项目需上报省发改委,由省政府审批;科级单位的建设项目需报州发改局,由州政府审批。但是,发改委批项目,并不一定给予项目的配套资金。一般对于灾后重建款项,上级部门的拨款会“打包”支付,再由县政府协调各单位分配重建资金。
盈江县林业局办公楼大部分损坏,该局已找好重建期间过渡安置地块,原地重建,只欠资金。盈江发改局一位前官员说,一般上级“打包”的资金都不够,需要各部门自筹资金。各部门又可以向自己系统的上级争取补助,如县林业局向市、省、国家林业部门争取资金。
然而,先盖政府大楼还是先将资金用于防范地震次生灾害、加固农田水利及市政基础设施,这又是一个考验。
原文链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