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郭传杰 来源:明升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0-12-20 14:18:07
选择字号:
郭传杰:“一刀切”评价体系是扼杀大学个性的最大杀手
 
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通常是指办学目标、投资和办学方式、教育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内容,它是在特定经济社会环境中,在某种办学理念支配下逐步形成或经过选择的产物。广义的办学模式涉及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由于它事关学校的总体框架,所涉及的元素丰富且重要,因此,从结构与功能的关联性考量,办学模式是举办大学最要紧的制度安排之一,对办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在高等学校的管理中具有全局性意义。
 
刚刚启动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已将办学模式列为其中十大改革专项之一。办学模式改革的目标,一是要根据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的实际,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要增强学校创新发展动力,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三是根据不同类型学校的发展规律和自身特点,探索各类学校特色发展的道路。
 
鉴于办学模式所具有的全局性、重要性,以及模式探索与选择的艰巨性、复杂性,办学模式的改革试点工作必须深入过程研究,加强宏观指导,保证健康推进。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尤其需要予以特别关注:
 
一是模式与理念。要坚持在正确理念指导下的模式探索与选择。理念是模式的灵魂,模式是实现理念的载体,模式必须体现办学理念。没有理念指导的模式,只能是一个空壳。同时,合适的模式对促进理念和目标的顺利实现又起到决定性作用。高等学校无论选择哪种办学模式,都不应离开育人这个根本,不能偏离大学精神这个核心,不能脱离现代大学培养人才、创新知识和服务社会的三大使命。
 
二是模式与国情。模式的改革与选择必须受一定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脱离具体条件的模式设计,是无法操作的空想。从世界范围来看,高等学校的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一流大学的标准是客观一致的,但是,各国大学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不会千篇一律,一定会因国家、地区而各呈千秋。我们在进行办学模式的改革探索过程中,一定不能忘记要结合国家或区域发展的需求与条件。
 
三是模式与发展阶段。大学的办学模式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结果,它必然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世界上,中世纪在意大利诞生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大学模式,到了近代和现代,一直处于演变、迁移与发展的进程中。同样,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也是在不断演变的。上世纪50年代开展的两次大学及院系调整,目的是改变高等教育的地区和学科布局,形成我国独立的高教体系。此后,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了高度计划性的大一统局面。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在办学的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了影响深远的改革和探索。当前这一轮办学模式的深化改革试点,需要认真面对过去的基础与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有的放矢的改革。
 
四是模式的多样性。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具有多样性、多元性特征,这不仅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人民群众需求多元化的现实需要,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前些年,在高校规模扩张的过程中,由于忽视了这一基本规律,使得千校一面的局面至今仍是影响高教质量的障碍之一。任何一所一流大学,一定会有自己无可替代的特色。没有特色,难成一流。要走出只有综合性大学才有资格成为“一流”的认识误区。其实,“一流”并非是研究型大学独享的专利,任何类型的高等学校,无论是研究型、教育型,还是高职、高专,都应该有本类型的一流。对办学模式的改革试点,很重要的一点是,再不能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学校,“一刀切”的评价体系是扼杀大学办学特色的最大杀手。
 
五是试点实施过程中,思想要解放,操作需慎行。高校模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环不当,会影响全局,不能因盲目“折腾”而造成损失。因此,在具体的探索、实践过程中,一要充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问题要害;二要注重调查研究,遵循规律,做好系统设计;三要加强总结交流,及时建章立制,形成可资他人参照的示范模式。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明升中国app技术大学原党委书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