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李玉兰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0-1-28 11:26:46
选择字号:
科研助理:高校用人从“终身制”走向“契约制”
 
1月27日,“科研助理”成为教育部举行的例行手机版发布会的高频词。
 
会上,清华大学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姜培学说:“国家鼓励利用科研项目吸纳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工作的政策,实际上也为高校加快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利用科研项目吸纳大学毕业生,即鼓励高校聘用科研助理,是国务院和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委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出的就业政策之一,同时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一年来,一种新型的科研用人制度在部分高校逐步形成,这一政策,或可成为撬动高校用人“能进不能出”局面的利刃。
 
一种新型科研用人制度
 
四川大学2009年通过科研项目共吸纳毕业生185人,其中应届毕业生140人,均通过科研助理聘用的方式签订合同。
 
该校科技处处长李彦介绍,科研助理的薪酬由项目经费和学校经费组成,实行1:1的经费配套。同时提高项目经费中人员费的比例,保障项目制科研助理的薪酬福利。此外,对表现突出的科研助理,学校将与其签订长期合同或转为事业编制。科研助理在校期间,学校为其提供与现职科研人员同等的职称申报与评聘、学习交流的机会等。
 
清华大学则采用分批进行的办法招聘科研助理,2009年分三批共落实并签订聘用合同647人,其中应届毕业生282人。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应聘,清华大学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科研助理可以在校内跟事业编制老师一起评职称;学校为表现非常优秀的项目研究人员解决子女入托、入学问题;项目聘用研究人员凭工作证可以享受校内图书馆、网络等资源。
 
据姜培学介绍,清华大学项目聘用人员的薪酬待遇基本上跟北京市高校毕业生的薪水平均值差不多。费用都是由课题组和项目负责人来支持,聘用期限根据项目来定。根据每年承担较多横向项目的实际情况,清华大学还将500万元以上的横向项目都纳入可聘用科研助理的范围。
 
2009年,由科技部牵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自然app基金委员会共同启动了鼓励用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据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介绍,截至2009年底,全国高校共发布了招聘岗位7000多个,已经落实岗位4017个,博士毕业生占18%,硕士占41%,本科占37%,专科占4%;其中应届生占83%。
 
“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有些学校率先进行了制度改革,在科研助理这类新型岗位职责、绩效考评、激励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探索,目前一种新型的科研用人制度正在部分高校逐渐形成。”谢焕忠说。
 
缓解高校科研两大瓶颈
 
国家鼓励吸纳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工作,对促进大学生就业作用很小,但对高校加快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则起了很大作用。一方面,这一政策推进了人事制度改革,缓解了高校科研规模增长和事业编制科研队伍有限的矛盾。另一方面,推进了科研项目经费结构调整,解决了高校科研“有钱买米,没钱做饭”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科研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科研项目能力也不断提高。但是,高校现有事业编制教学科研队伍,逐渐难以满足国家科技发展对高校提出的要求,也难以满足学校科研规模稳步增长对科研队伍规模进行调整的需求。
 
谢焕忠说:“高校缺乏专职科研队伍的现实是困扰我们高校科研工作上规模、上水平的一个瓶颈,这是多年来我们一直想寻求解决的问题。通过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为推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一个以合同制管理为基本模式的专职科研队伍提供了一个重要机遇。”
 
据记者了解,1985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以后,国家对高校科研支持几乎都以竞争性项目拨款来支持,这种竞争性项目经费构成上更多的是仪器设备、差旅费、会议费等,没有能用在人头上的经费,因此被称为“有钱买米,没钱做饭”。这几年虽然做了一些调整,但比例还是很少,在5% - 15%左右。“并且目前主要是用在没有工作收入的研究生身上,很难聘用很多高水平的项目人员。”姜培学说。
 
通过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实施,允许把科研项目的劳务费用以支付毕业生的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补助,在项目经费使用结构上实现了政策上的突破。谢焕忠透露,目前,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更加适应科研活动规律的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其实,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很多学校在校内探索了类似的用人制度,比如清华大学,目前已经有5000余名编制外的聘用人员。教育部人事司副巡视员赵丹龄说,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在很多方面具有标志、引领的意义。首次在国家层面出台这样的政策,从这个意义来讲,可以说撬开了人事制度改革的缝隙。这是一种新型的用人制度,首先,双方协议是一种服务协议,非常灵活。其次,聘用对象是特定的,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主。第三,经费渠道有新的政策,保证在科研经费上允许有一定的开支。
 
建设高水平专职科研队伍绝非一日之功
 
有一个现象令人深思,2009年全国高校共发布科研助理招聘岗位7000多个,但是只落实了4017个。在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背景下,为什么有这么多岗位却招不到人呢?
 
经费来源是其中一个很大障碍。谢焕忠介绍,2009年的五部委文件中允许申请项目按项目的需要提出人头经费比例,但实际上,评审项目的经费还是不能太多用在人身上,否则很难通过。其次,毕业生作为科研助理被吸纳后,人事与保障制度方面的政策要真正落实,还有一个过程。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开放的、流动的科研人员聘用和管理模式是许多国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通行的科研体制。据了解,在美国高校,合同制聘用的科研人员数量超过学校固定编制工作人员,大学选聘师资或者科研人员有灵活的用人机制和良好的退出机制。借鉴国外经验,建设专职科研队伍,对我国高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来讲是具有支撑作用的一个因素。
 
谢焕忠分析,要开展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需要三支队伍:一是起领头作用的教授和研究员,二是实验技术人员,三是是科研辅助队伍。科研辅助队伍可以保障教授把全部精力集中到科技创新的主体工作当中去。现在我国高校后两支队伍的建设方面严重不足。借着科研助理改革的契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职科研队伍,对于增加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高校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职科研队伍绝非一日之功。如何促使更多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如何利用好这些新增人力资源优化科研队伍结构和促进科研发展?如何协调项目聘用计划和学校整体用人计划?如何使受聘者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安心工作?这些都是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