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张上珠 陈彬 来源: 发布时间:2009-3-31 9:25:56
金融危机下,美高校招生困难重重
 
据《纽约时报》近日报道:美国高校又到了开始权衡新生新一轮入学申请的时候,然而此时,忧心忡忡的已经不仅仅是高中毕业生,面对金融危机,高校也试图弄明白,今年应该招收多少学生,而又有多少学生会入学。
 
数学模型基本失效
 
以往,美国高校一般都依据统计模型来预测哪些学生会接受录取通知,并最终前来报到。但是,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让家长和学生成为了挑剔的“买家”。人口统计因素的变化、出人意料的油价波动和申请入学的人数都让校方对那些原有的模型失去了信心。
 
“试图获得招生的确切数字就像从三万英尺高空跳到澡盆里一样难。”俄亥俄州凯尼恩学院录取与经济援助主任詹尼弗·德拉汗提说。
 
作为对策,美国高校正在尝试用一些新方法来判别哪些申请人是认真考虑入学的。北卡罗来纳州维克森林大学正在使用网络视频面试的方式,而其他一些大学也声称,他们正在更加仔细地筛查入学申请论文。与此同时,校方也在花费更大力气,去说服那些将在4月收到录取通知的家长和学生,自己学校是最值得选择的。但更多时候,校方仍在猜测,在经济紧缩的形式,学生是否愿意离家更近?那些在上年12月申请的学生是否会对在5月接受录取、8月入学感到不满?
 
高校、学生地位互换
 
在美国过去10年甚至更长时间里,高校一直处于招生的主导地位。高中人数的扩张和申请数量的增加使学校变得越来越挑剔。无论学校收取多少学费,那些在膨胀的股市中获利的家庭似乎都愿意支付。
 
但这一切都过去了。事实上,对于学生而言,目前的这种不确定性可能是个好消息:学校愿意招收更多的学生,并愿意提供更慷慨的助学金,甚至愿意在某些情况下,提早几周发放录取通知。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美国的招生更多的将会以学生为主导。
 
“就像互联网一样,现在的高等教育快要到泡沫破裂的时候了。” 宾夕法尼亚州盖提斯堡学院负责招生的副校长芭芭拉·弗瑞兹说,“我们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增长期,现在到了一个真正平衡的时候了。”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真正能够招收多少学生,校方也变得更加谨慎,他们开始综合考虑更多的因素,包括学生所就读的高中、学生的级别和分数、推荐信的优势,以及学生过去获得的助学金等。同时,校方也会根据咨询电话量、官方网站点击率、校园来访量和收到的申请数量,估计出一定的流失率。虽然这些看似很复杂,但的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一些学校真的奇迹般地做到了“从高空跳伞落入澡盆”。
 
申请数量公私有别
 
近期,美国一些公立高校的申请数量一直保持30%的增长,但随着每个州都在削减预算,这些高校最终招收多少学生却变得难以预料。而一些私立高校则在观望公立高校的学费增长情况,它们中的大多数都还没有设定增幅,正在等待州预算的确认。
 
在公立高校申请数量增加的同时,一部分私立高校申请数量却有所下降。对此,一些高校和高中的指导顾问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相当多的学生更倾向于申请“财政稳定”的学校,他们确信可以在那里获得奖学金,即使这意味着将进入一所门坎较低的学校。
 
有些官员认为,家长们不愿对一所昂贵的学校承诺4年的时间,而威斯康星州劳伦斯大学负责招生的副校长史蒂文·西弗森表示,这是消费者信心的问题,“即使现在的经济状况与3个月前相同,大家仍旧觉得无法负担”。
 
一些私立高校的招生官员推测说,申请数量的减少是因为成本意识强的申请人开始更加审慎地作出决定。而一些消极观点则认为,学生们在去年夏天就已经打定主意申请哪所学校,那时金融危机还没有开始,到今年春天择校的时候,他们会选择更便宜的高校,因为经济指数在大幅下挫。
 
私立高校增加招生
 
在过去,美国高校一直试图削减提前申请的人数,他们相信这样做将有助于组建一个经济实力更加多样化的新生班级,因为通常只有那些家庭比较富有的学生,才会放弃四处寻找助学金的机会而接受提前录取。但今年,许多学校表示他们将接受更多的提前申请,设法在12月锁定尽可能多的学生。
 
但是,没什么是完全高枕无忧的。一些学校便指出,越来越多的提前申请人已经开始为获得更好的助学金计划讨价还价。
 
因此,目前美国许多私立学校都在增加招生人数。中西部院校联盟中包括卡尔顿学院、马卡莱斯特学院、格林纳尔学院、科罗拉多学院在内的13所高校,计划增加招生10%到11%。联盟主席克里斯托弗·威尔纳表示,这将弥补申请数量方面约10%的下降。在其余学校中,汉密尔顿学院和盖提斯堡学院也打算稍稍增加招生人数。与此同时,校方也在试图促使申请者不要改变意愿。凯尼恩学院就将写信给接受录取的学生家长,以使他们确信助学金未来若干年内不会枯竭。
 
美国大学注册主任与招生官员联合会的助理执行官巴马克·纳瑟瑞恩指出,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准确标志将会在5月学生交纳押金的时候显现。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手机版 一周手机版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