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贺涛 来源: 发布时间:2008-7-4 11:1:16
【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评】“院士装备竞赛”: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大致从2000年起,“共享院士”、“双聘院士”乃至“多栖院士”在全国层出不穷。院士就像一种装备,各高校开始了一场“院士装备竞赛”。(7月1日《明升中国青年报》)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对这场在学术殿堂中展开的无关学术的竞赛,合理的解释就是参与其中的“选手”能够获得丰厚回报,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其中的赢家。
 
赢家一,参与“院士装备竞赛”的高校。他们是这场“竞赛”的直接推动者,也是最大获益者。院士共享是在院士人才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变通方式。通过“共享院士”,各校既可以分享名誉,吸引学生报考,在各种大学排名中获得师资力量方面的高分,又可以共享院士所掌握的各类资源,比如许多科研项目、奖项的评审,就要看院士。因此,各校在迎接“双聘院士”、“共享院士”时,大都强调“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但却堂而皇之地将“不求所有”的院士名字掺入本校教师之列,宣布对这些院士的“所有权”。
 
赢家二,“双聘院士”和“多栖院士”。对应于某些高校为了名利双收而对院士的渴求,一些院士也做顺水人情,明知自己无法按照兼职教授的定义,给学校做一些学术研究方面的实质性工作,但也答应出任学校的兼职教授,允许学校将其列为所有院士的一员,对外进行宣传,所谓“各取所需”。
 
说完赢家,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赛场”之外的输家。
 
输家一,高校。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未能跻身“竞赛”的高校,他们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面对非正常的竞争手段,守规矩的总是先受伤害。对于我国高校的长期发展来讲,无论从教育角度还是学术角度,个别高校的这种行为,败坏了大学在公众心目中求是、严谨的形象,降低了公信力。
 
输家二,全体院士。“多栖院士”只挂名不出力的行为,既有违按劳取酬的社会分配原则,更是跟“最高学术称号”群体应有的垂范不符,让院士的公共形象大打折扣。
 
输家三,公众。作为国家的纳税人,公众是高校运转的出资人,他们拥有起码的知情权。但个别高校却用粉饰过的院士名单来忽悠公众。倘有学生因着对某位院士的敬仰,在关系人生的高考中做出了遗憾的选择,则令人更加痛恨这场“竞赛”。
 
输家四,国家。纵观世界各国,都把高校作为重要的创新主体。如果高校过分看重学术头衔,办学注重短期成效,则会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体系的建设造成极大伤害,罪过大矣。
 
两赢而多输,各位参赛“选手”该如何选择?场外“裁判”该掏什么牌儿?答案已经很清楚了。
 
(作者系《app手机版》编辑部总编辑助理)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手机版 一周手机版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