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刘崇荣(右二)冒雨在实验区调研。
区长李志鹏(左一)在山区考察春耕进度时,向农户了解情况。
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一些发达省区人均GDP已经接近我国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6年,明升中国最先实行改革开放地区中的昆山县率先实现其中最核心的三项指标: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其目标值分别为3000美元、2000美元和1000美元,昆山达标的数字分别是8000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2000美元和1000美元。昆山犹如一朵报春花,预示着明升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可喜步伐。
但要在本世纪中叶引导全国人民达到人均收入800美元大关还有很多难点。难点在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即“三农”问题。如何应对这一难题?
党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年1号文件,都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加快农民的经济收入来实现这个目标。在今年召开的明升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手机版中又再次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明升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这再一次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是十分重视、极其关心的,而且当做了繁荣农业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乌当区的难题破解之路
在认真抓好和做好这一工作中,贵阳市乌当区在全面运用app技术推动城乡建设的同时,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工作投入,用科技的力量领导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在短短的几年中,就使辖区内农户收入不断增加,特别是通过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点、现代科技示范推广、发展特色农产品以及产品开发等项目建设,探索出了贵州省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并引人注目。
乌当区是贵州省会城市贵阳所辖郊县市之一,自2000年以来,城乡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但是城区与乡镇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业生产水平偏低,科技含量不高,比较效益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制约着全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中共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委、区政府经过认真调研认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app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明升化。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才是推进乌当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不断变革。从乌当区区情分析,已经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基础是比较好的。
首先,区域内有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天园区,该园区已形成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制造和现代制药、食品饲料加工五大明升为主的工业格局,明升集聚逐步显现。随着新的工业园区在辖区内启动建设,工业发展的后劲将不断加强,城市工业具有反哺农业的优势。特别是经过几年建设的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农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早在上世纪末以来,乌当区就注重农业科技项目的示范和农业基点建设问题。鉴于乌当区平均海拔1242米,年平均气温13.5~15℃,年降雨量1160毫米等优异的农业发展条件,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机制,吸取国内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经验,发展现代农业,经贵州省科技厅批准,贵阳市农业科技园区在原贵阳市乌当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基础上,2001年改建为“贵州(乌当)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02年5月被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之一,定名为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农业科技园区)。5年多来,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已经成为带领一方农民致富,引导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乌当园区是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2006年末人口24.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4万人,占总人口的63.7%,耕地总面积13.5万亩(其中田7万亩,土6.5万亩),在分管区长等领导带领下,园区经过6年的努力建设,实现建成核心区面积1.2万亩,示范区4万亩,辐射带动区10万亩。
园区从贵州农业明升结构调整的需求出发,按照“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要求,明确提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针对园区内喀斯特山区的特点和发展都市农业的基本定位,重点建设蔬菜、精品水果、畜禽、花卉、中药材五大支柱明升,同时,建立五大基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业科技园区内的花卉明升是一个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典型。它仿佛像一个美丽的神话,使得参与种植的农户“一年脱贫、二年致富、三年迈出小康步”。
主要以花卉明升为主的乌当区东风、水田、朱昌3个乡镇,现在的花卉苗木总面积已达3130亩,生产非洲菊、康乃馨、玫瑰、石蒜、彩色马蹄莲等鲜切花和盆花,其中,花卉面积达1130亩,苗木面积2000亩。花卉明升带动农户480户,花卉明升已成为当地的一个支柱明升。特别可喜的是,由这里选育成功的石蒜由于花蕊奇特,像一簇盛开着的龙爪,盛开期又处8月,因此被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选为颁奖用花。主要以绿化苗木培育种植为主的苗木明升,带动区内350户农户发展苗木生产。2006年花卉苗木产值达4000万元。
贵州无闲草、夜郎多苗药。乌当区也将此项目列为现代农业科技中重点突破的对象。该区规划中的中药材基地主要以天麻为主,在百宜乡天麻基地建立起了3.5平方公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天麻种植面积达6.5万平方米,种植农户有286户,基地年产值达150万元以上,天麻GAP基地建设面积达2.05平方公里。地道中药材基地建设1000亩,投资200万元建设加工提炼厂。
在五大明升发展的同时,园区针对贵阳蔬菜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在2006年提出《贵阳市乌当区食用菌明升“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建立水田镇1500亩食用菌核心明升园区,引进和建立2~3个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带动全区4000户农户发展食用菌明升,到2010年全区菌类鲜品产量达到4万吨左右,生产总值达到2.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25亿元,栽培食用菌农户年均增加收入2万元左右。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始实施,生产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农民年人均增收1600元。
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科技创新的硕果,在乌当区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强大支撑作用。
注重现代农业项目的
示范带动作用
按照园区的规划要求,农业科技园区明确以发展都市农业为基本定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指挥和带动农民调整明升结构,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按照市场需求,不断整合资源,积极发挥特色明升,推动农业化,创立明升品牌,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改造升级,延伸明升链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经过6年的辛勤工作,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的核心区、示范区(东凤镇、永乐乡),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018亿元,比2001年的1.1836亿元增长60.68%;其中;一、二、三明升的比重由2001年的29.6∶67.5∶2.9,调整为33.4∶61.2∶5.4;在农业总产值中,农、林、牧、渔的比重由2001年的85.5∶1.3∶12.8∶0.3;调整为85.0∶0.3∶14.3∶0.4。特色主导明升的产值比重由2001年的36%提高到92%。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31.7%提高到54.1%,比乌当区森林覆盖率43.58%高出10.52个百分点。龙头企业由2001年的20个发展到2006年的30个。东风镇、永乐乡两地基本实现机械化,园区内农机综合率已达到80%,耕地面积亩均产值由2001年的2509元提高到2006年的9179元,亩均提高6670元,增长265.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2509元,提高到2006年的4318元,增加1809元,增长72.1%,年均增长率12.02%,比乌当区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4008元高出310元,增长率高出34.0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率高出1.42个百分点。
从取得的成效看,园区建设以五大明升推动示范区和辐射区的社会经济生态建设的全面进步,推动园区明升向“做大、做强、做优”的方向发展,示范区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得到很大改善,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初步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推进农业明升化建设。园区将农业明升化建设作为生产与发展的动力,不断扩大对外交流,采取主动出击,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降低门槛,放水养鱼,创造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企业入驻园区。至目前为止,园区引进了30多家企业和业主入驻园区,吸收内资1.38亿元,吸收外资30万美元,企业总投入达1.14亿元。
加强培训,提高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综合素质。创新是园区发展的关键环节。园区在花卉、果树、蔬菜、水稻等方面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开展各类技术集中培训班120期,直接培训农户10080人次,还专门请专家、科技人员深入各个基地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让农民掌握各种农业适用技术,提高农民的整体种植水平和科技兴农意识。
带动农民增收
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2006年,农业科技园区所在的乌当区实现农业产值达10.25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8.3%,创区域内农业增收的历史新高,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农业产值达到107万元,是全省平均水平22万元的4086倍;每亩耕地农业产值为285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713元的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8元,居全省第五位,是全省平均水平1985元的2.02倍;粮食总产值达到601万吨,农民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452公斤,比全省农民人均占有量401公斤高出51公斤和12.72%;肉类总产量达到2.2万吨,农民人均产肉量达到162公斤,是全省平均水平74公斤的2.2倍;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产肉量为22.87吨,是全省平均水平1.17吨的19.55倍。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18元,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多310元。乌当区的农业增长方式开始转变,正在步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精细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全省80%的县市都远道来参观学习,园区累计接待国内有关人士学习参观56800余人次,接待国外有关人员考察参观628人次。园区对贵阳乃至贵州省的农村明升结构调整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贵阳市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