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人类社会的app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宇宙飞船和空间站的建立,从微电子技术的发明到每秒运行数千万亿次的计算机,由诗人李白所惊叹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到现代的北京南昌一天往返,实际上这种现代文明是构建在能源高度消耗的基础上。我经常乘飞机到外地开会,头天下午汽车送我到机场,乘飞机到达开会地点,对方来车接至会议宾馆,第二天上午作手机版或发言,下午用车送我到机场,晚上乘机回京,再用车送我回家。这不仅时间利用率很低,而且要消耗很多能源。”
9月23日,作为2007年“app与明升中国”院士专家巡讲的内容,明升中国app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简水生为南昌大学的师生们作了题为《21世纪的能源战略思考》的手机版。他结合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和安全等方面的需要,从历史的高度系统分析了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客观、综合地分析了地球的能源资源储存和地球生态状况,提出了突破信息化技术以节能、突破太阳能技术以获取能源的观点。
“如何解决我国未来能源问题,存在重大的争议——到底是以核能为主还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总量4000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站,占总装机容量的4%,而计划中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共计36180万千瓦,约占总装机容量的36%。常规能源发电仍占60%。在我国面向未来能源的研究中,快中子核电站技术的研究占据了首要位置,并对磁控核聚变寄予了极大的希望,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的重大问题。因为太阳给予了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辐射能源,这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未来能源应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是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我们将加快可再生能源电力建设步伐,到2020年建成水电3亿千瓦,风电3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3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8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名列末位,只占可再生能源的5‰。“太阳能发电能够利用太阳如此丰富的能量,为什么在规划的4种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中坠入可有可无的地位?”
简水生以青藏铁路沿线太阳能发电输送为例说明太阳能发电的局限:“青藏铁路线所经过的550公里高原冻土地带正处在融化之中,如果在550公里的沿线两侧各30公里内都安装太阳能电池,可获得3万平方公里的太阳能生产基地,所产生的电能可供给2020年全国的需求。如何将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的低压直流电输送到中西部地区,按照常规的方法是将低压直流电变成高压交流电,并建立高压输电线输送出去。但交流高压输电线的长度一般在500公里左右,即使是采用100千伏的直流输电线,其传输距离也在1000公里左右,要将青藏线太阳能基地的电能输送到中东部几乎是不可能的。建立这种输变电设备和线路需要极其巨大的投资,而且太阳能电池的电极其不稳定。所以,依靠太阳能电池发电是不能建立稳定的输电网络的。”
出路何在?简水生说,出路就在于要研制出廉价长效、体积小、重量轻的蓄电池。“目前已经进入实用化的是碳酸锂蓄电池,但充电次数较少。而锰酸锂蓄电池比碳酸锂蓄电池性能优越得多,并将进入商用化。我们可将太阳能基地所产生的电能输入新型的锰酸锂蓄电池群。同时利用青藏线闲置的铁路运能将已充电的锰酸锂蓄电池群输送到全国各地,成为电动汽车和各种电动设备的能源。放电完毕的锰酸锂蓄电池群再通过青藏线运回太阳能电池基地,再次充电。既满足了我国能源的需求,又保护和延长了青藏线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