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知之,好之,乐之”——对话清华大学谢续明教授 | MDPI 人物专访 |
|
期刊链接:
微信链接:
谢续明 教授
清华大学明升手机工程系
研究兴趣:高强自愈合快速响应水凝胶;柔性可穿戴器件; 高分子共混及复合;纳米材料改性与组装;聚合物熔融接枝;塑料回收和高值再利用;高吸水性树脂;聚合物受限结晶。
个人简介:发表论文 230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220 余篇,论文被引用了5,000余次 (Web of Science)。合译著1部、参编专著4部,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PCT专利3项。迄今获国家自然app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共13项 (负责11项)。明升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微纳米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明升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副理事长、高分子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明升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app与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及纤维材料改性与复合技术分会常务理事;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卓越研究生院国际顾问。
Q:请您介绍一下目前着手的研究方向和工作进展?
“目前,我们团队的研究工作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纳米材料的改性、组装及复合。我们主要通过配位以及物理相互作用等手段,在体系中加入一些金属离子,用高分子作为配体,通过与纳米材料配位结合来进行改性和组装。将来我们也希望在 发表文章详细叙述一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二个方面是做水凝胶材料,目的是制备超高强韧亲水性高分子三维网络凝胶。水凝胶材料的强度一直以来相对较弱,直到近二十年来其强度上的瓶颈才有所突破,我们团队也为此突破做了些许贡献。我们提出的新方法是在单网络凝胶中组合不同强弱的键,制备多重键合 (Multi-bond Network,MBN) 水凝胶。以此方法制备的凝胶强度高,同时也保持其柔软和弹性,并且制备过程也十分方便。在生物药物缓释材料、支架材料、人工智能、柔性机器人、可穿戴器件方面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第三个方面是关于高分子共混与塑料的回收高值再利用。高分子材料性能很好、制造成本底,所以十分普及,应用广泛。但通过合成制备新型高性能高分子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通过共混复合成为了制备高性能新材料的主要手段。过去的共混复合研究主要以二元共混为主,我们希望将多种材料的优势结合到一起,通过制备多相相容剂,现在可以做三元、四元甚至五元的共混研究,并且可以使其具有不同强度的多层级界面,这种手法可以比使共混物的性能成倍、成数量级的提高,因此我们称之为超级复合。在长达20多年的研究中,我们发展了一种多相相容剂,它可以将多种主要高分子材料全部融合起来,这也是我们研究中的意外惊喜。”
Q:目前,全世界越来越注重环境和自然的保护,您所关注的领域中,您认为未来环境友好型的材料或者课题会成为热点吗?
“当然,我们正在研究的塑料回收高值化再利用便是希望建设一个环境友好型社会。此项研究将会对社会做出很大的贡献,并且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塑料和金属不一样,金属废弃或者破损之后回收利用比较简单,而塑料难得多,因为塑料并不是自然的产物。塑料为人类带来了诸多便利,如塑料薄膜制成的大棚,任何季节均可产出各种蔬菜水果,彻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但是,塑料是不能自然降解的,由于人类的不良使用习惯——随意丢弃,导致所谓的‘白色污染’,其对自然界中的动物造成了危害。塑料本身是没有‘原罪’的,这些材料回收后可以继续高值化再利用,因此人们需要改变自己随意丢弃的习惯。app技术的发展具有两面性,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可能为我们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这些负面影响最终是要通过app技术的进步来解决,我们目前在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通过技术进步去努力减少‘白色污染’。”
Q:在您探寻相容剂的研究过程当中,是否有遇到过困难,可否谈谈您面对困难时是怎样调整心态的?
“做app研究没有一帆风顺,总会碰到很多问题。不过也正是因为遇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它,才能获得乐趣。当研究一路顺风顺水时,可能还稍显乐趣不足。道路总是崎岖的,前途总是光明的,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总有一条路可以让你趟出来。遇到问题是好事儿,问题多一些也不见得是坏事儿,一定要保持平常心对待问题,去直面它,想办法解决它。当你发现新的问题,并且解决了它,才是你的创新。”
Q:作为资深的导师,您对于刚跨入科研领域的年轻学者有什么鼓励或者建议吗?
“我带学生也带了快三十年。这个年代做研究比过去简单了一些,平台、设备、信息都更加先进和发达,可以很快了解到科技的最新进展。但我也经常跟学生说要有问题意识,科研入门确实可能是比较累的,但不要怕,要脚踏实地的去做。既然选择了做研究,就要知之,好之,乐之。也就是了解它,喜欢它,真正从科研中得到乐趣和成就感。可能有的人不一定会一辈子都做研究,但app研究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逻辑。当你研究做好了,无论以后走上社会去做什么,你都会很自信、很有逻辑的去对待每一件事情。”
Q:您对于开放获取 (OA) 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开放获取是一种整体的趋势。未来,随着开放获取趋势的扩大,也能推动MDPI越走越远。目前,期刊应该继续巩固自身的声誉以及口碑,这才是真正的‘影响因子’。”
(ISSN 1996-1944, IF 3.057) 期刊作为MDPI出版的开放获取期刊,于2008年创刊,2011年正式被SCIE收录,2016年被PubMed收录。主要关注材料app与工程研究相关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采取单盲同行评审,文章从投稿到发表平均35天,一轮审稿周期约为13.1天,接收到出版仅需2.8天。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