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征稿】磷脂酰丝氨酸的生物学意义 | 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 |
|
论文标题:
期刊:
作者:Ray Birge, New Jersey Medical School, USA. David Calianese, New Jersey Medical School, USA
微信链接:
Cell Communications and Signaling 期刊欢迎您向我们正在征稿的专题特刊“Biology of phosphatidylserine (PS): basic physiology and implications in immunology, infectious disease, and cancer”投稿。
以下我们将为您介绍该专题的具体征稿要求,欢迎了解更多征稿要求并阅读专题中已经发表的研究内容。
为了维持细胞膜电位并完成活细胞所必需的重要的生物明升手机功能,生物膜中的脂质需要在磷脂双分子层中不对称分布。其中卵磷脂(phosphatidylcholine,PC)和鞘磷脂(sphingomyelin,SM)等磷脂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外,而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和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则分布在膜内。虽然PS不对称(即PS在膜内)在内稳态状态下可以维持,然而在一些生理或病理条件下整个组织会垮掉,进而导致膜的生化特性发生巨大改变。最典型的有,PS重新分布到细胞质膜外表面的话,就标志着细胞会被识别、吞噬并最终被吞噬细胞降解。然而这一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经历细胞凋亡过程的细胞中。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即细胞应激或激活状态下)PS外移会短暂发生,但并不标记细胞使之被吞噬细胞吞噬,相反,它却调节着细胞的激活状态和各种生理功能。
过去研究疾病生物学、病原学和疾病发生时,人们的重点在于识别基因突变和有用的蛋白生物标记,而其他的大分子,尤其是磷脂,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S调节异常在各种疾病中都有严重的免疫学后果,这些疾病包括慢性炎症、癌症、抗磷脂综合征,以及病毒感染和疾病病原学。例如,已有证据证明在许多实体肿瘤类型中,PS外移是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基本的表现,这说明PS可以作为很有潜力的生物标记和治疗靶点。最后,暴露在病原体(病原体包括寄生虫、病毒和不同种的细菌)外表面的PS可以被强行控制,用于进入宿主细胞,同时将免疫应答向着有利于控制疾病进程的方向调节。
本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 专题特刊的目的在于关注PS的生物功能和其在各种疾病中的病理学作用。本特刊会着重强调近期发表的研究和覆盖PS研究各个方面的综述。
专题论文速阅
Biology of phosphatidylserine (PS): basic physiology and implications in immunology, infectious disease, and cancer
磷脂酰丝氨酸(PS)的生物学:基础生理学及其在免疫学、传染病和癌症中的意义
TIMs, TAMs, and PS- antibody targeting: implications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TIM,TAM和PS——靶向抗体:对癌症免疫治疗的影响
Apoptotic mimicry as a strategy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parasitic infections: parasite- and host-derived phosphatidylserine as key molecule
作为应对寄生虫感染的策略——凋亡模拟:寄生虫和宿主中产生的磷脂酰丝氨酸为关键分子
SapC-DOPS – a Phosphatidylserine-targeted Nanovesicle for selective Cancer therapy
SapC-DOPS——磷脂酰丝氨酸靶向纳米囊泡用于癌症治疗
TAM receptors, Phosphatidylserine,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TAM受体,磷脂酰丝氨酸,炎症和癌症
(来源: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