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杜久林等 来源:《app进展》 发布时间:2020/4/22 13:09:05
选择字号:
app家研制出“新纳米探针”助力研究神经活动

 

钾离子纳米探针的设计以及感应机理     图片来源:明升中国app院脑app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4月18日,《app进展》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高灵敏和特异的纳米探针用于近红外钾离子成像》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明升中国app院脑app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app研究所)、上海脑app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app国家重点实验室杜久林研究组、熊志奇研究组与明升中国app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步文博研究组的一项合作研究。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可用近红外光激发的钾离子荧光纳米探针,成功监测了斑马鱼和小鼠脑中伴随神经活动的钾离子浓度的动态变化。

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变化直接反映神经元电活动的改变,进而又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神经元间的突触传递。因此,钾离子浓度的改变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反应神经活动的异常,钾离子成像成为研究神经系统功能及其异常的新手段。在众多监测方法中,荧光成像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非侵入性地获取细胞外离子浓度动态变化的时空信息,从而多尺度揭示脑部神经元间的相互作用。

然而,现有的钾离子探针只能用紫外或可见光激发,因其在活组织中易于被吸收和散射而只能应用于大脑浅层。另外,现有的钾离子探针抗干扰性差,选择低,尤其难以区分钠钾离子,无法实现针对钾离子的特异性监测。因此,急需发展新型钾离子荧光探针,其要具备更高穿透深度的近红外光激发,而且对钾离子具有特异性响应。

为此,科研人员精细设计并制备了具有三层(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钾离子感应探针@钾离子选择性薄膜)核壳结构的球状纳米探针,总直径为85nm左右。内核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可以将近红外光转换成可见光,正好作为中间层钾离子荧光探针的激发光。外层2nm厚的薄膜只允许钾离子进出纳米探针,极大地提高了探针对体内其他阳离子(如钠离子,钙离子等)的抗干扰性能,因此这层薄膜赋予探针超高的钾离子选择性。

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新型钾离子纳米探针的实用性,科研人员在小鼠偏头痛模型和斑马鱼癫痫模型中运用该纳米探针检测了大脑中钾离子浓度的动态变化。皮层扩散性抑制被认为是引起偏头痛的原因。除了大规模神经元放电活动在皮层内的扩布,前人工作还发现该过程中存在强烈的钾离子浓度变化。

由于离子选择性电极制备困难,且只能在极少位置同时采集信号,钾离子浓度变化的时空规律并不清楚。研究人员应用新开发的高灵敏和特异钾离子探针,在近红外光激发下观察到了钾离子浓度变化以平面波形式传播的现象,为进一步了解皮层扩散性抑制的机制提供了新技术手段。

在癫痫研究领域,有观点认为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的升高,不仅是神经元剧烈放电的结果,也是癫痫发作和传播的起因之一。但由于缺乏灵敏而特异的探针,这个观点一直难于验证。研究人员在癫痫斑马鱼模型上,通过双色成像同时记录神经元活动和钾离子浓度变化,发现在没有癫痫式剧烈神经活动的脑区,也可以观察到钾离子浓度升高,从而支持钾离子扩散在大规模神经活动发作与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该研究工作同时为设计近红外光激发的其他离子特异性探针提供了新思路,为探究神经元中离子活动开辟了实时动态监测的新方法。

该工作得到明升中国科协、国家自然app基金委员会、科技部、中科院和上海市的资助。(来源:明升中国app报 张晴丹)

相关论文信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