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ducational Integrity 发布时间:2018/9/6 13:44:47
选择字号:
作弊怪我么?我只是顺着环境行事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ducational Integrity

作弊怪我么?我只是顺着环境行事

微信搜索BMC期刊,获取最新期刊资讯、论文解析、投稿建议等实用信息。

从新生入学招生到大学院校的排名系统,再到争取资金的层层过程,高等教育行业的方方面面都充满了竞争。在许多情况下,获得好的教育就意味着获得好的就业和财富。但竞争、腐败和资源贫乏等消极因素可能将教育机构变成一个不利环境,使不当行为成为一种常态。遗憾的是,这样的事情不仅仅是个例。

“倘若回到1995年,作弊几乎无处不在,我可能还会这么做。”

——Lance Armstrong,BBC Sport 2015

编者注:兰斯•阿姆斯特朗,美国前职业公路自行车赛车手。他通过服用机能辅助类违禁药物的方式,从1999年到2005年连续七次获得环法自行车赛冠军。

将学术不端行为的责任推给个人往往过于简单化。虽然个人确实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但他们的行为往往反映了社会中更为广泛和根深蒂固的模式。为此,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ducational Integrity期刊开启了一轮主题为“Competition and corruption in education”的征稿。该主题提出,当竞争和腐败这两种有害的压力交织在一起时,各级教育领域的学者选择更容易的作弊之路来获得学术优势将成为稀松平常的事情。

Contract Cheating and Assessment Design Project近期发表的研究结果支持了Bertram Gallant于2011年提出的观点:作弊是一个有着广泛、整体反应的系统问题,而不是可以通过“抓和罚”方式解决的个人行为问题。

的确,一些学者存在着学术不端行为。比如学生抄袭或找人代写,研究人员伪造结果,一些作者重复提交论文,等等。许多研究试图了解个人作弊动机(如学术、社会或经济压力或时间管理问题等),却未曾涉及更广泛的教育和社会背景。正如Tracey Bretag在2013年所提出的:

"高等教育行业的方方面面充满了竞争——从招生过程到大学排名系统,再到资金的竞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教育环境内的竞争和资源不足愈加明显。同时,现在的社会环境也可能鼓励学生们将接受更高等的教育作为实现职业追求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不端行为还可能会导致和加重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中的腐败行为。媒体对各种道德丑闻的报道可能还导致人们认为学术不端行为很普遍。"

竞争和腐败相伴而生

“腐败认知指数”(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对180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部门腐败程度进行了评价,分值从0到100,其中0代表“高度腐败”,100代表“非常廉洁”。根据2017年的指数,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家得分低于50,并且许多国家(包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得分正在降低。

《全球腐败手机版:教育》详细列举了一系列腐败行为,包括“招聘和录取中的非法支付、终身职位中的裙带关系、校园住宿和评分中的贿赂、政治和企业在研究、剽窃、挂名和学术期刊编辑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来自Executive Summary,第xx页)。

澳大利亚的反腐独立委员会的手机版《艰难地学习:新南威尔士大学国际学生腐败风险管理》中重点提出了国际教育中的具体腐败行为,其中包括伪造的入学文件、英语语言水平测试造假、作业的在线代写、抄袭以及考试中的作弊和欺骗。Tracey Bretag评论道,“腐败已经渗透到高等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贯穿整个招生直到毕业。”

当腐败与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 (如获得教育、工作和财富)相结合,学术诚信就成了牺牲品。竞争和腐败相结合有可能创造出一种环境,让不当行为成为常态,而这种情况却不是个例。学术界有些人悲观沮丧,认为除了捏造、伪造、剽窃、歪曲、外包、欺骗和利用不公平的优势之外,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获得成功。如果“其他人都在这么做”,学者们可能会像著名体育明星那样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称他们只是在应对外部压力,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因此,当下最重要的是各个层次的学者都应该捍卫学术诚信,坚持所有学术工作都应遵循诚实、信任、尊重、公平和负责的价值观,无论是本科生的一项作业、研究生和博士的论文、或者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都应该这样。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ducational Integrity为表达这种立场提供了平台。作为研究者和实践者,我们有责任探索竞争和腐败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对学术诚信造成如此大的伤害,并为实际行动提供经验性的见解和建议。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来源: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