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是青藏高原极具特色的作物类型。研究青稞早熟性形成的遗传机制对于揭示青稞对青藏高原极短生育期条件的适应和进化过程具有重要的app意义。日前,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合作,在青稞早熟适应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布于。
科研人员在青海西宁和四川温江两地的表型鉴定结果发现,来自西藏的青稞地方品种“拉鲁青稞”开花时间比晚熟品种“迪青1号”早15-21天,生育期差异显著。他们通过对来自于这两种早熟与晚熟品种的杂交组合的279个F2个体的表型分析,认为“拉鲁青稞”的早开花性状由单个隐性基因控制。他们进一步的遗传和物理图谱构建工作将该控制基因定位于1HL上并确定其为生物种基因EAM8的隐性等位变异。相关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拉鲁青稞”EAM8第三个内含子中存在的A/G替换导致该基因在转录时发生可变剪接和内含子保留,之后提前出现的终止密码子最终导致无功能的截断蛋白的形成,将该等位基因定名为eam8.l。
科研人员发现的eam8.l等位基因是植物中第一个发现的可变剪接导致早熟的自然突变基因。该项研究结果提示可变剪接可能是青稞生物钟基因进化和短生育期适应性形成的重要遗传机制之一,同时在青藏高原其它一年生植物中也可能存在相似的适应性形成机制。(来源: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 彭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