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养决定音乐品味 |
研究表明后天经历能够战胜生物因素 |
明星的音乐天赋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呢? 图片来源:Chris Pizzello/Invision/AP
有些人喜欢听披头士乐队的歌曲,而另一些人则宁愿听格里高利圣歌。当谈到音乐,app家最新发现,后天的培养能够战胜自然的选择。
根据一项7月13日发表在杂志上的研究成果,对音乐的喜好似乎主要由一个人的文化教养及经历所塑造,而不是由生物性因素所决定。
这篇论文的首席作者、美国剑桥市麻省理工学院认知app家Josh McDermott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人们对于辅音及不和谐音调的响应方式存在一些深厚的文化差异。”他强调,这意味着不同的文化听到的世界是不同的。
这是第一个对这一古老争论进行测试的研究。一些app家相信,人们对音乐的响应方式具有其生物学基础,因为人们通常喜欢的音高具有特殊的间隔比率。他们认为,这将胜过对音乐偏好的任何文化塑造,从而有效地使其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相比之下,民族音乐家和音乐作曲家则认为这样的偏好更多的是一个人所受文化熏陶的产物。如果一个人的成长形态决定了他们的偏好,那么这就不是一个普遍现象。
那些聚焦音乐偏好来自哪里的研究需要寻找以及测试未曾接触过西方音乐的人。McDermott和他的研究团队搭乘飞机、汽车和独木舟,到达了Tsimane人生活的偏远村庄。Tsimane人是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脚下亚马逊盆地中的一个玻利维亚土著部落。
Tsimane人不仅绝大多数隔绝于西方文明,而且他们的音乐也独树一帜——其演奏或歌唱每次只有单声而没有和声。
在他们的研究中,通过演奏三组人的音符组合,McDermott与同事测试了受试者对音乐的审美响应。这三组人分别是Tsimane人以及另外两组曾听过西方音乐因而有此经验的玻利维亚人。
研究人员记录了每组人在听到音符后是否感觉到快乐或忧伤。他们测试了辅音和弦,这是西方音乐和许多其他音乐文化中常见的形式,以及不和谐的音调。例如,在“do re mi fa so la ti do”中,“do”正好相隔一个八度,这是辅音音符的一个例子。
研究人员发现,Tsimane人仅在对声音的区别上与对其他类型音乐具有更多经验的另两组人一样表现良好。更多的人喜欢辅音音调,但Tsimane人则对其没有偏好。
McDermott认为:“这一结果相当令人信服地排除了对音乐的偏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
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市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家Dale Purves对此表示赞同:“文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喜欢那些伴随自己一起成长的音乐。”他说:“先天相对于后天而言总是徒劳的。”Purves补充说,它们几乎总是结合在一起。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麦吉尔大学神经app家Robert Zatorre对于文化影响在音乐偏好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观点表示怀疑。例如,猕猴缺乏一种音乐文化,然而尽管如此,其大脑听力部分的神经细胞却能够对不同的音调间隔做出不同的响应。Zatorre为这篇论文撰写了一篇《手机版与观点》文章。
但Zatorre强调,文化经验对于塑造一个人如何感知声音依然非常重要。所有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具有与生俱来的相似性,但这些都是灵活的。在一个人的教养中,语音的发展与音乐是平行的。婴儿最开始有能力区别在任何一种语言中使用的声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只专注于自己的母语。例如,日本人便丧失了区分“R”和“L”发出的声音的能力。
Zatorre表示:“你的大脑基本上被周围的环境所调谐。”(来源:明升中国app报 赵熙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