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地球环境所博士谭亮成及其合作者揭示了关于明升中国洞穴过去500年气候变化、社会影响以及人类适应之间的联系,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
谭亮成等发现了陕南地区大鱼洞近百处历史题词,这些题词记载了500年来古人因7次天旱进洞取水或求雨的场景。这是国内外首次发现洞穴题词可记录重要的气候变化信息,提醒历史气候学家未来在这一研究方向给予关注。
这7次干旱事件均对应了来自同一个洞穴石笋的氧、碳同位素以及Sr/Ca比值的偏正变化,为大鱼洞石笋氧同位素和当地降雨的负相关关系提供了明确证据。研究进一步重建了汉江上游过去500年可靠的降雨变化序列,揭示了历史干旱事件,甚至是湿润气候背景下的短暂干旱,对当地人民造成的重要影响。
在最近几年的西南大旱中,当地居民还会去洞穴中取水以应对严重干旱。这表明了尽管当前科技较历史时期已更为发达,然而人类在气候灾害面前仍很脆弱,警示了加强对岩溶地下水的保护。
此外,研究还尝试通过时域组合模型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进行统计预测,初步结果显示从现在到2042年,汉江上游地区的降雨可能低于近500年的平均水平。由于这一地区是南水北调中线以及引汉济渭工程的水源区,也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因此,他们建议,应及早建立适应策略,以应对未来可能的降水减少及干旱事件。(来源:明升中国app报 张行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