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田大成等 来源:《自然》 发布时间:2015/7/23 16:05:58
选择字号:
遗传突变分子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突变是重要的生物现象,它提供了物种变异和演化的最原始材料。对于突变的研究一直是探寻明升m88基本规律的前沿领域。南京大学明升m88app学院田大成课题组与巴斯大学Laurence D. Hurst教授合作在突变与杂合度的相关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Parent-progeny sequencing indicates higher mutation rates in heterozygotes(亲子测序显示杂合体有较高突变率)于7月16日在《Nature》在线发表。南京大学田大成教授是该论文的第一通讯作者,杨四海教授、博士研究生王龙和黄驹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自然》相关报道

该文利用拟南芥、水稻等自花传粉植物,构建了来自相同遗传背景的、经历一次减数分裂的纯合体、杂合体及其分离世代,进而测序检测遗传突变的发生。一次减数分裂产物的直接测序揭示了遗传突变的重要分子机制。

杂合现象是指生物体内来自双亲的两套同源染色体存在一定差异的现象,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也是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双亲染色体间会密切的相互作用,这一时期同时也是可遗传突变发生的关键时期,而在此过程中双亲染色体的差异对突变率究竟有何影响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田大成课题组借助二代测序技术,以拟南芥和水稻为主要实验材料,直接对亲本和子代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筛选出了可信度极高的突变数据。通过比较杂交个体和纯合个体产生后代的突变率,发现了杂交个体的后代突变率可以达到纯合体的3倍以上。不仅如此,杂交后代中杂合区域的突变率也高于纯和区域,杂合度越高的区域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也越高。研究还发现减数分裂中发生重组的断点和杂合度与突变率之间也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暗示了重组可能也参与了这一过程。这些证据都说明了双亲染色体之间的差异可能有着潜在的促进突变作用。

染色体差异促进突变的现象,不仅表明了生物体的突变速率,与物种的交配方式、个体的染色体差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给基因组普遍存在的“突变热点”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对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可加深对突变产生的分子基础、由突变引发恶性疾病的分子机制、乃至于物种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理解。

另外,该团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重组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重组热点普遍存在于各个物种,但重组冷点只在个别物种(水稻);在某些环境胁迫条件下,重组率较正常材料有显著的提高;与其他动植物相比,蜜蜂具有非常高的重组率;高重组率区域与工蜂社会性行为相关基因具有高度的相关等。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app基金委“微进化过程的多基因作用机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91331205)等的资助。(来源: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 崔雪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