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吴龙华课题组、明升中国水稻研究所以及明升中国app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合作发现,在不同的灌溉方式下,水稻中砷浓度和化合物形态各不相同,大米中的砷含量会随着水稻灌溉用水量的增加提高。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由中科院生态中心主办上。
砷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长期接触砷元素可能诱发癌症。app家了解到,除了饮用水之外,人体摄入砷元素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大米。砷元素在水稻中的沉积水平往往高于其他农作物。因此,控制大米中砷元素含量,有望降低人体对砷的吸收。
吴龙华带领研究小组针对巴西旱稻,设计了在最低水量、中等水量、漫灌等不同条件下的盆栽实验和田间实验。研究表明,大米中砷元素总量会随着水稻灌溉用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漫灌条件下产出的大米所含砷元素总浓度最高,最低水量条件下生长的水稻所含砷元素浓度最低。
该研究成果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并入选了《环境app杂志》的亮点文章。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X. Chirs Le称,此项研究有助于降低植物中砷的含量,从而减弱砷污染地区的健康风险。(来源:明升中国app报 甘晓)